周成王元年(前1042),太子誦即位。成王年幼,曾輔佐克商的武王之弟周公旦攝政。管叔、蔡叔懷疑周公將篡取王位,傳播流言,武庚也謀劃復國,與管、蔡結合叛周,糾集徐、奄、薄姑和熊、盈等方國部落作亂。
周公奉成王命東征,經過三年戰爭,終于平定叛亂。武庚和管叔被誅,蔡叔被流放。為了消弭殷商殘余勢力叛周的隱患,周朝首先命令諸侯在伊洛地區合力營建新邑,即周朝的東都洛邑(成周)。東都既成,遂遷曾反對周朝的“殷頑民”于此,加以控制。同時,封降周的商貴族微子于商朝故都宋地,以代殷商之后,封武王少弟康叔于紂都,成立衛國,賜以殷民七族;封周公長子伯禽以奄國舊地,成立魯國,賜以殷民六族。這樣,殷商余民遂被分割,逐漸服從于周朝的統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17352.html
相關閱讀:周朝中國的社會形態改革:奴隸逐漸變成了自耕農
后稷
伯夷
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周公
姬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