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我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兹谑菛|漢文學家,魯國人,字文舉,家學淵源,孔融是東漢末年一代名儒,繼蔡邕為文章宗師,亦擅詩歌。魏文帝曹丕懸賞征募他的文章,譽為建安七子之首,那么孔子和孔融二人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孔融是孔子的后人嗎?
《世說新語?言語》中: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奔韧,前坐。元禮問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孔子的字)與君先人伯陽(老子的字)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痹Y及賓客莫不奇之。
孔融
由此可見孔融是孔子的后人,而《世說新語?箋疏》中講述了孔融讓梨的故事:續漢書曰:“孔融,字文舉,魯國人,孔子二十世孫也。高祖父尚,鉅鹿太守。父 宙,泰山都尉!比趧e傳曰:融四歲,與兄食梨,輒引小者。人問其故。答曰:“小兒,法當取小者!痹谶@里說明了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孫。
孔融不但是孔子世孫、天下名士,家世出身、政治背景與立場都與宦官之后的曹操有明顯差異,而且他非常堅定的效忠于日趨式微的漢朝天子,成為當權的曹操推行自己政策的最大障礙之一,最終招來殺身之禍。而且由于曹操殺孔融的罪名極重,甚至直到西晉時陳壽著寫《三國志》時,都不敢為孔融立傳,成為該史書中缺少的最著名人物之一。
由于全家被殺和曹操所加的嚴重罪名,孔融的作品大部分流失,后世整理的《孔北海集》殘缺不全。但是孔融的品格與言論仍然對當時和后世產生了影響。殺孔融被視為曹操執政的污點之一,而孔融反對肉刑等的作品甚至到隋唐時期仍然被用作朝廷政策討論的論據。
但是從此后,孔融作為孔子的二十世孫,一千七百多年來,孔融的文學才能和品格一直被廣泛流傳著頌揚,這也可能與曹操很長時期在中國歷史上都反而被妖魔化了有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93768.html
相關閱讀: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