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夜來香》演唱者去世:祖籍日本多次改名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趣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李香蘭(1920年2月12日-),本名大鷹淑子(おおたか よしこ)(舊姓:山口),日本人,為滿洲國日本移民。生于奉天省撫順市(即今遼寧省撫順市),祖籍日本佐賀縣杵島郡北方村(現已并入武雄市),是從事電影的演員與歌手,李香蘭是花腔女高音,

而且受過正式的西洋聲樂教育,很擅長美聲唱法。后任日本參議院議員。

淑子的祖父山口博酷愛漢學,仰慕中國文化,所以在1906年舉家到中國東北。

由于淑子的父親山口文雄在滿鐵會社所屬的撫順煤礦任職,舉家遷往撫順。1920年2月12日,山口淑子出生于奉天省撫順。李香蘭1933年被父親的義兄弟沈陽銀行經理李際春將軍收為義女,起中文名為李香蘭。

1933年,李香蘭患肺病。后受白俄好友建議,開始跟一位白俄女士學習聲樂。

李香蘭亦為天津市長潘毓桂義女。曾以潘淑華之名義在北平翊教女子中學就學,1937年畢業。然而她從不公開自己的身世,中國人都不知她的日本血統,說得一口非常標準京片子的她,中國民眾還把她當作地道北京人。在滿洲國的流行歌曲大

賞賽中獲得頭獎。

1937年,滿洲映畫協會(簡稱“滿映”)成立。李香蘭進入滿洲國電影界,并成為其頭號女星。拍攝了多部電影,從而成為當時的頭號演藝巨星。其中多以中國女子身份扮演崇尚日本皇軍的角色。

左起為:白虹、姚莉、周璇、李香蘭、白光、吳鶯音

1942年,到上海發展,以李香蘭的名字登上舞臺,為中華電影公司、中華聯合制片公司、滿映拍了經典電影《萬世流芳》并主唱電影主題曲《賣糖歌》及插曲《戒煙歌》使之紅遍全中國,跟著《夜來香》、《恨不相逢未嫁時》、《海燕》使之

更上一層樓,成為與周璇、白光、張露、吳鶯音齊名的上海灘“五大歌后”之一。1943年,《莎勇之鐘》于臺滬滿三地上映。

1944年,李香蘭在北京記者俱樂部的記者會上為其行為道歉,并辭職離開滿映。

1945年,李香蘭在上海大光明大戲院舉行個人演唱會“夜來香幻想曲”。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投降,滿洲國解散,李香蘭以漢奸罪罪名被中華民國政府逮捕。但之后因證明了其為日本人而非漢人的身份,而得以被無罪釋放,遣返回日。

1946年2月回日本。

李香蘭1947年改回原名山口淑子于日本繼續其演藝事業,為東寶、松竹拍了一系列電影并于20世紀50年代尾到香港為邵氏兄弟有限公司拍攝電影。

1951年,山口淑子嫁給了美國的雕刻藝術家野口勇,1956年離婚。

1958年,山口淑子嫁給外交官大鷹弘后,冠夫姓成為大鷹淑子,并告別舞臺轉而從政。大鷹弘當時為日本駐聯合國大使加??俊一的秘書官、三等書記官。

1974年,山口淑子被自由民主黨提名,當選日本參議院議員,在1980年及1986年成功連任。歷任環保政務次官、參議院沖繩及北方問題事務特別委員會委員長、參議院外務委員會委員長、自民黨婦人(女)局長。1993年11月3日,獲頒授勛二等寶冠章。

李香蘭曾在自傳中說過:“一個被時代、被一種虛妄的政策所愚弄的人,如果惡夢醒來后能夠有機會對當時的作為反思,或者加以說明解釋,也是幸福的。”

2014年9月7日,抗日戰爭時期著名藝人李香蘭(本名:山口淑子)在日本東京的家中去世,享年94歲。李香蘭去世之后,老上海的“七大歌星”尚健在的只剩姚莉一人。

天海佑希、上戶彩、許瑋寧……屏幕上曾有過多個李香蘭的形象,以至于人們常常忘記了她在離開上海灘后還活了那么久,甚至忘記了李香蘭是一個真實存在過的人。她已經變成一個符號,承載了歷史的不同面相。

在戰時的中日都紅極一時的明星

先從李香蘭的名字說起。她有好幾個名字,每個名字都是一段歷史

1920年2月12日,李香蘭出生于奉天省北煙臺(今遼寧省燈塔市),祖籍日本佐賀縣,本名山口淑子。她出生于日本一個漢學世家,父親叫山口文雄,后任職于“滿鐵”(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公司。

山口淑子在撫順度過童年,討厭算數,喜歡音樂,在父親的教育下說得一口流利的中文。1932年,12歲的山口淑子親歷“平頂山慘案”。中國礦工的被屠殺讓她終身難忘。這次事件,亦成為其父山口文雄的人生轉折點。因為和中國人的親密關

系,他被日本當局懷疑有“通敵行為”,只能無奈舉家移居奉天。

1933年,她被父親的義兄弟、沈陽銀行經理李際春將軍收為義女,起中文名為“李香蘭”。同年,李香蘭患肺病,后經俄羅斯好友柳芭推薦,拜俄羅斯著名歌劇演員波多列索夫夫人為師學習花腔女高音,曾在滿洲國的流行歌曲大賞賽中獲得頭

獎。李香蘭亦為天津市長潘毓桂義女,曾以潘淑華之名義在北平翊教女子中學就學,1937年畢業。然而李香蘭也好,潘淑華也好,她從不公開自己的身世;說得一口非常標準京片子的她一直被當作地道的北京人。

然而從這時候起,李香蘭已開始困惑于自己的身份認同。她在自傳《此生名為李香蘭》中寫道,有一次她受好友之邀去參加一個聚會,結果發現那是一場聲討日本侵略者的集會。領頭者發問道:“日軍捏造了偽滿洲國,從東北在向這里逼近。

假如日軍越過北京城墻打進來了,大家都怎么辦?”面對這個質問,李香蘭的回答是:“我會站在北京的城墻上。”對她而言,日本是“祖國”,而中國則是“故國”,站在城墻上被任何一方打死或許是唯一合適的選擇。

人民的仇恨。音樂劇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最終表達了“日中不再戰,我們同是黑發黑眼睛”的和平摯愿。

2004年,84歲的李香蘭接受了《環球時報》的采訪。她希望中國的年輕人了解她的命運,借此促進日中兩國關系的發展。“中國和日本是我的‘母親之國’和‘父親之國’,我最不希望見到兩國的友好關系出現問題。周恩來總理說過要以史為

鑒,面向未來,日本人應該用自己的良知清算過去,兩國年輕人更應用全新的廣闊視野,認真考慮將來如何友好相處。”

2005年,李香蘭發表長文,勸誡時任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不要參拜靖國神社,原因是“那會深深傷害中國人的心” 。

中日和平,是曾希望“站在北京城墻上”面對兩國戰爭的李香蘭一生的愿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95726.html

相關閱讀: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