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晉武帝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晉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P>&nbsp;晉武帝司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晉朝的開國君主,謚號武皇帝,廟號世祖。</P><P>司馬炎為司馬昭長子,曾出任中撫軍;但是司馬昭卻有意讓幼子司馬攸繼承,但在重臣的反對之下,司馬炎于265年5月被封為晉王太子。同年8月司馬昭過世之后,司馬炎繼承晉王的爵位。同年12月,司馬炎逼迫魏元帝禪讓,即位為帝,國號晉。晉武帝大肆分封宗室為王并使其掌握兵權,以補曹魏由于過度壓抑宗室,導致皇帝孤立最后被權臣所篡的前車之鑒;同時于268年頒布泰始律令,并于279年命賈充、楊濟、杜預、王?等伐吳,280年3月孫皓投降,孫吳滅亡,自從黃巾之亂以來的分裂局勢暫時獲得統一。</P><P>司馬炎在統一之后,以為天下無事,便將州郡的守衛兵加以撤除,同時實施占田法與課田法,企圖與民生息;但是司馬炎也是好色之徒,曾經于西元273年禁止全國婚姻,以便挑選宮女;滅亡孫吳之后又將孫皓后宮的五千名宮女納入后宮,于是司馬炎的后宮便有萬人規模。司馬炎為臨幸的方便,便自己乘坐羊車在后宮內逡巡,停在哪個宮女門前便前往臨幸;而宮女為求皇帝臨幸,便在住處前灑鹽巴、插竹葉以引誘羊車前往。而且邊境的少數民族遷入中原,引發少數民族與漢人的沖突,郭欽、江統等人相繼以徙戎論,勸晉武帝用武力將內遷的少數民族強制徙遷回原住地,但晉武帝不用。290年晉武帝死于含章殿,葬于峻陽陵。</P><P>晉武帝本人是繼承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代的基業而稱帝的,但本身并非英明之君,罷廢州郡武裝、大肆分封宗室與無法處理少數民族內遷問題,種下日后八王之亂與永嘉之亂的原因。</P><P>歇后語<BR>司馬炎廢魏主?????襲用老譜</P><P>◆擊滅東吳統一全國</P><P><BR>西晉成立之初,晉武帝為了收買人心,大封功臣,許多大家族都被封為公侯。短短幾年時間,晉武帝共封了57個王,500多個公侯。蜀漢滅亡不久,晉武帝為了穩定巴蜀人心,又任用了一批原在蜀漢供職的官吏為朝官。晉武帝沒有采取“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慣用手法,而是采取拉攏、收買人心的辦法,穩定各級官吏,以確保社會穩定地過渡。因為晉武帝還看到,蜀漢雖亡,東吳未滅,全國還未統一。于是他開始運籌帷幄,準備擊滅東吳,結束全國的分裂局面。</P><P><BR>早在三國鼎立之時,魏的勢力已超過蜀、吳,如以人口計,魏約占全國人口4/7,蜀、吳合占3/7。公元263年,魏滅蜀之后,三國鼎立變成了南北對峙,魏的力量更加強大。晉武帝代魏之后,雄心勃勃,“密有滅吳之計”,準備出兵滅吳,統一全國。</P>
<P>西晉全國正處于一種積極的態勢之中,然而吳國卻是在走下坡路。吳主孫皓的荒淫、殘暴使吳國喪失了重整旗鼓的機會。孫皓命令大臣的女兒要先經過他的挑選,漂亮的入后宮供他一人享受,剩下的才能談婚論嫁,這使他喪失了大臣們的支持,自毀根本,最終成了孤家寡人。對他勸諫的中書令賀邵不但沒有受到他的表揚,反而被他用燒紅的鋸條殘忍地鋸下了舌頭,其殘暴程度與商紂王沒有任何區別。孫皓殺人的方法很多,很殘忍,像挖眼、剝臉皮和砍掉雙腳等。孫皓的殘暴注定了他要滅亡。由于孫皓的殘暴使手下的將領們也對他喪失了信心,紛紛投降西晉。西晉的大臣們見吳國國力下降,政局不穩,也紛紛勸說司馬炎趁機滅掉吳國。</P><P>但是,晉武帝受到了以太尉錄尚書事賈充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他們認為:吳有長江天險,且善水戰,北人難以取勝。且近幾年來西鮮卑舉兵反晉,此時對吳作戰,并“非其時”。而羊祜、張華、杜預等人則認為:吳帝孫皓腐化透頂,他不但對廣大人民殘酷剝削、鎮壓,而且在統治集團內部也排除異己,用刑殘酷。孫吳目前是“上下離心”,如此刻出兵,“可不戰而勝”。如果錯過機會,“吳人更立令主”,勵精圖治,再去滅吳就相當不容易了。</P><P>兩派意見,針鋒相對。這樣,一個極其嚴重的問題就擺在了晉武帝面前:是否出兵滅吳,統一全國?晉武帝意識到,自秦漢以來,統一已成為人類歷史的主流,廣大平民百姓要求統一,渴望和平。因此,晉武帝堅定地站在主戰派一邊。</P><P>為了完成滅吳大業,晉武帝在戰略上做了充分準備。早在公元269年,他就派羊祜坐守軍事重鎮荊州,著手滅吳的準備工作。羊祜坐鎮荊州后,減輕賦稅,安定民心,荊州與東吳重鎮石城(今湖北鐘祥縣)相距最近,晉軍采取了“以善取勝”的策略,向吳軍大施恩惠。由于孫皓揮霍無度,部隊士兵常常領不到軍餉,連飯也吃不飽。羊祜命人向吳軍送酒送肉,瓦解吳軍。這樣,不時有吳軍前來投降,羊祜下令說:吳軍來要歡迎,走要歡送。有一次,吳將鄧香被晉軍抓到夏口,羊祜部下堅持要殺掉,羊祜不但不殺鄧,而且還親自為其松綁,把鄧送了回去。有時,吳軍狩獵打傷的野獸逃到了晉軍領地,晉軍也把這些野獸送到吳軍帳內。正是由于這樣的“厚”愛,東吳將領們的心已經一步步趨向晉軍。</P><P>晉武帝在襄陽一邊命羊祜以仁德對吳軍施加影響,一邊在長江上游的益州訓練水軍,建造戰船。經過長達10年時間的充分準備,公元279年,晉軍開始向東吳展開大規模的進攻。為了迅速奪取勝利,晉軍分5路沿長江北岸,向吳軍齊頭并發。第6路晉軍由巴東、益州出發,沿江東下,直搗吳軍都城建業。20萬晉軍直撲東吳。東吳守軍,在巫峽釘下了無數個鋒利無比的、長十余丈的鐵錐,在江面狹窄處用粗大的鐵鏈封鎖江面。晉軍先用大竹排放入長江,晉軍在船上載了無數根數丈長的用麻油澆灌的火點燃火炬,熊熊烈火能夠把鐵鏈燒斷。就這樣,東吳長江的防守設施被一個個排除了。</P>
<P>在第6路晉軍進攻東吳時,為了分散、吸引守衛建業的吳軍兵力,安東將軍王渾率一路晉軍,由北向南,直取建業。孫皓忙命丞相張悌統率主力渡江北上,迎擊王渾,結果沿江東下的晉軍乘機攻占了建業。</P><P>由于晉武帝準備充分,時機恰當,戰略正確,前后僅用了四個多月,便奪取了滅吳戰爭的全部勝利。從此,東吳的全部郡、州、縣,正式并入晉國版圖。</P><P>公元280年,三國鼎立的局面完全結束了。晉武帝司馬炎終于統一了全國,結束了長達近百年的分裂局面。</P><P><BR>◆發展經濟太康繁榮</P><P><BR>全國統一后,西晉政治上趨于安定,但由于多年戰爭的創傷,老百姓生活依然很艱苦。特別是皇室和權貴們無限制地霸占土地,更加重了農民的苦難。據說,長安東南的藍田縣,有一個很不起眼的“雜牌將軍”龐宗,就占良田幾百頃,其他達官貴人就更不必說了。農民沒有土地,豪門世族利用占據的田地肆意盤剝農民。西晉初年,晉武帝把解決土地問題作為發展經濟的重要內容之一。為此,他制定了“戶調式”的經濟制度。</P><P>戶調式共有三項內容,即占田制、戶調制和品官占田蔭客制。</P><P>占田制是把占田制和賦稅制結合在一起的一條法令。晉武帝時,對人口年齡進行了分組:男女年1660為正;1513,6165為次丁;12以下為小,66以上為老。占田制規定:丁男一人占田70畝,丁女占田30畝。同時又規定:每個丁男要繳給國家50畝稅,計四斛;丁女繳20畝稅;次丁男繳25畝稅,次丁女免稅。</P><P>這一規定,使得每個農民都可以合法地去占有應得的田地。不少豪門世家的佃戶,也都紛紛脫離主人,去領取屬于自己的一份土地。占田制發布以后,不少農民開墾了大片荒地,這對農業經濟的好轉起到一定的作用。</P><P>戶調制即征收戶稅的制度。戶調不分貧富,以戶為單位征收租稅。這一制度規定:“丁男之戶,歲輸絹三匹,綿三斤;女及次丁男為戶者半輸!睂吙ぜ吧贁得褡宓貐^的戶調也作了具體的規定:邊郡與內地同等之戶,近的納稅額的三分之二,遠的納三分之一。少數民族,近的納布一匹,遠的納布一丈。</P><P>品官占田蔭客制是一種保障貴族、官僚們經濟特權的制度,同時也有為貴族、官僚們占田和奴役人口的數量立一個“限制”的用意,以制止土地無限制地兼并和隱瞞戶口的情況出現。此制度規定:“其官品第一至第九,各以貴賤占田。第一品占五十頃,第二品四十五頃,第三品四十頃……每低一品,少五頃!睂τ诒邮a戶,“品第六以上得衣食客三人,第七第八品二人,第九品一人!薄捌鋺械杩驼,官品第一第二者佃客無過十五戶,第三品十戶,第四品七戶,第五品五戶,第六品三戶,第七品二戶,第八品第九品一戶!北邮a戶的佃客,為私家人口,歸主人役使,不再負擔國家徭役。</P>
<P>實行戶調制的詔書發布之后,遭到了豪門世族的抵制。他們或是隱田不報,或是反對農民占有耕地。</P><P>盡管晉武帝的戶調式遭到了種種阻礙,但這一制度從一定程度上,用行政的手段將大量的流動、閑散人口安置到土地從事生產,這對于穩定社會秩序,促進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P><P>晉武帝很注意開墾荒地,興修水利。如在汲郡開荒五千多頃,郡內的糧食很快富裕起來,又修整舊陂渠和新開陂渠,對于灌溉和運輸都起到了很重大作用。</P><P>晉武帝在強調發展生產的同時,反對奢侈,厲行節儉。有一次,太醫院的醫官程據獻給晉武帝司馬炎一件色彩奪目、滿飾野雉頭毛的“雉頭裘”,這是一件極為罕見的華貴服飾。晉武帝把這件“雉頭裘”帶到朝堂,讓滿朝文武官員欣賞,朝臣見了這件稀世珍寶,個個驚嘆不已。不料,晉武帝卻一把火把這件“雉頭裘”燒成了灰燼。他認為,這種奇裝異服觸犯了他不準奢侈浪費的禁令,因此要當眾焚毀。他還下詔說,今后誰如敢再違犯這個規定,必須判罪。</P><P>由于數十年的戰亂,中原地區經濟遭到極為慘重的破壞,人口也大減。晉武帝的故鄉河內郡溫縣,人口也只有原來的幾十分之一。為此,晉武帝決定采取一些措施增加中原地區的人口。他下令,17歲的女孩一定要出嫁,否則由官府代找婆家。滅蜀之后,招募蜀人到中原,應召者由國家供給口糧兩年,免除徭役20年。滅吳后,又規定吳國將吏北來者,免徭役10年,百工和百姓免徭役20年。</P><P>公元268年,晉武帝還設立了“常平倉”,豐年按適當價格拋售布帛,收購糧食;荒年則按適當價格出售糧食,穩定糧價,維持人民的正常生活。晉武帝一再責令郡縣官吏,要“省徭務本”,打擊投機倒把、囤積居奇。</P><P>由于晉武帝采取了這樣一系列有力的經濟措施,使農業生產逐年上升,國家賦稅收入逐年充裕,人口逐年增加,僅平吳之后不到三年時間,全國人口就增加了130多萬戶,出現了“太康繁榮”的景象</P>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96133.html

相關閱讀:淺析書圣王羲之的藝術行為
魏晉史上的王戎和嶠遇大喪玩孝順竟為博名?
自亂陣腳的苻堅
東晉的時尚
東晉哪位皇帝和皇后一起吃仙丹 致兩人先后去世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