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先史時代,到殷商、周、秦、漢,中國境內一直有黑人存在,安陽殷墟就發現了明顯帶有黑人特征的頭蓋骨。漢簡上也有關于黑人的大量記載。
大約從公元九世紀開始,史籍就明確記載:東非地區的黑人作為阿拉伯商人的“商品”被大量地運往中國。古籍《萍洲可談》中講:“廣州富人多蓄鬼奴,絕有力,可負數百斤。……色黑如墨,唇紅齒白,發卷而黃。”《嶺外代答》里則講“海島多野人,身如黑漆,拳發。
1954年,1986年,在西安附近的唐代墓葬里,發現了栩栩如生的黑人陶俑。這表明最晚在唐朝,東非黑人的形象就出現在中國的雕塑和陶瓷工藝里了。
這些黑人還經常出現在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里,比如《太平廣記》里有一篇《昆侖奴傳》,就是講述東非黑人磨勒的故事的。(據文匯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96183.html
相關閱讀:古人也有“簽名檔”:唐朝號為“花押”
唐朝初年大齡剩女問題嚴重 連唐太宗都干預了!
裴行儉是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裴行儉
楊萬春:唯一打敗李世民的人為何消失在歷史中
榜下捉婿 宋代科舉造大批剩男剩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