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苗族人為何偏愛銀飾?苗族銀飾文化簡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傳統文化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銀飾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歷史上曾被許多民族青睞,成為多元文化交流的載體之一。苗族是中國最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他們有著豐富多彩的服飾文化,其中,苗族銀飾最富盛名。苗族銀飾可分頭飾、頸飾、胸飾、手飾、盛裝飾苗族銀飾和童帽飾等,都是由苗族銀匠精心做成,據說已有千年歷史。下面來看詳細的介紹!

  據悉,苗族銀飾以其多樣的品種、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藝,不僅向人們呈現了一個絢麗多姿的藝術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個有著豐富內涵的精神世界。明代郭子章在《黔記》中對黔東和黔中苗族曾這樣記載:“以銀環,銀圈飾耳”。至清代,使用銀飾盛極苗鄉,不僅佩戴普遍,而且數量之多為其他民族所罕見。黔東和湘西苗族男女均戴銀飾,以婦女最為隆重,頭戴銀冠、項飾、銀圈,身著銀衣,手配銀鐲,腳套銀鏈,以多為美,以重為富。

  苗族銀飾種類

  苗族銀飾種類繁多、加工精美,可分頭飾、頸飾、胸飾、手飾、盛裝飾和童帽飾等,苗族女性所佩帶的銀飾豐富多彩,從頭到腳,處處銀飾,都是由苗族男性銀鐵匠精心做成。這些都真實地裝載著苗族歷史、經濟、文化、藝術等情況,客觀地反映苗族人民的生產生活、民族性格和審美情趣,具有獨特的民族性和豐富的文化價值、民俗價值、美學價值和實用價值。

  苗族銀飾原料

  歷史上的銀飾加工原料主要為銀元、銀錠。也就是說,苗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復始,經年累月,積攢下的銀質貨幣,幾乎全都投入了熔爐。正因為如此,各地銀飾的銀質純度以當地流行的銀幣為準。譬如民國時期黔東南境內是以雷山為界,其北邊銀料來自大洋,純度較高,南邊來自貳毫,銀飾成色較差。20世紀50年代后,黨和政府充分尊重苗族群眾的風俗習慣,每年低價撥給苗族專用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00389.html

相關閱讀: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