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十二點,孫所在的部隊在中南海集中,他看到中南海里是零亂不堪,樹蔭花叢中遺棄了很多的軍服長槍還有被破壞的汽車,士兵們各自搜羅了一些還能穿的軍裝,并調換好的槍支,場面非;靵y。
張克俠 資料圖
本文摘自鳳凰衛視7月30日《騰飛中國》,以下為文字實錄:
何亮亮:對于今天的絕大多數人來說,“嚴寬”這個名字顯得特別陌生,然而如果隨著深入挖掘,“盧溝橋事變”這一段歷史,我們就能發現,這個叫嚴寬的人提供了很多歷史細節和歷史佐證。嚴寬是安徽人,他的最高職位是總統府中將參議,“盧溝橋事變”的當口,46歲的嚴寬正在北平,他的公開身份是軍政部參事,實際上,嚴寬是軍政部長何應欽派往北平的眼線,兩人是單線聯系,按照今天的話來說,嚴寬屬于“深海同志”。
“盧溝橋事變”期間,平均的許多消息都是通過嚴寬掌握的電臺,以密電的形式直接發給何應欽,“盧溝橋事變”爆發后,嚴寬在第一時間,就給身在重慶的何應欽,發電報報告情況,這份電報可不僅僅是發給軍政部長何應欽的,電報特別標明“請轉委員長蔣”。在“盧溝橋事變”最關鍵的時刻,南苑血戰爆發的當口,也就是7月28號,嚴寬一天數電向南京方面報告情況,除了記述敵我的兵力配備,以及軍事態勢,嚴寬在電報中還說,宋哲元決定堅守北平城,三五日內當可無虞,然而只不過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嚴寬就發了一封“限即刻到”的極密電報,他說宋秦已走,平津形同失守,北平更是“漢奸全獲勝利”。
中南海居仁堂本來是宋哲元等人的行轅,軍政大事都在此頂多,然而此時卻是一片大亂,嚴寬在電報中稱,退入居仁堂之二十九軍部員兵,及特務團軍訓團忽然潰亂,行轅所有物件悉被擄去。嚴寬本人也不得不跑到中南海西側的西什庫教堂,暫時躲避。作為二十九軍軍事訓練團的?尉見習官孫家驥也見證了中南;靵y的一幕,所謂軍事訓練團就是南苑血戰中付出巨大代價的學生兵所組成的部隊。孫家驥也參加了南苑的戰斗,跟隨敗退的部隊回到了北平。
當晚十二點,孫所在的部隊在中南海集中,他看到中南海里是零亂不堪,樹蔭花叢中遺棄了很多的軍服長槍還有被破壞的汽車,士兵們各自搜羅了一些還能穿的軍裝,并調換好的槍支,場面非;靵y。隨后,副參謀長張克俠召集大家,并發表講話。他說,冀察政務委員會的官員們,已經前往保定平津兩市由張市長也就是張自忠代理,剩余的部隊要在凌晨兩點出發,出西直門經門頭溝,前往保定集中,張克俠還特別強調,出西直門之后部隊要特別注意長辛店敵人的襲擊。大撤退開始了,令人迷惑不解的是,北平就這樣輕易的棄守了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00439.html
相關閱讀: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