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左思詠史對后世詩人的影響,是詠史,更是喻己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晉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摘要 左思是中國詠史詩發展歷史上一個重要的人物,他自班固創立詠史詩這一詩歌形式以后,把中國詠史詩帶入到一個全新境界。由于左思在詠史詩創作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其詩成為后人爭相模仿的對象,對六朝、隋唐、宋元、明清各代詠史詩詩人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文通過分析六朝、唐宋、明清詩人在詠史詩創作中不斷接受、延續著“左思風力”及詠史詩創作的藝術特點,發掘左思詠史詩對古代詩人創作的影響。

左思是中國詠史詩發展歷史上一個重要的人物,他自班固創立詠史詩這一詩歌形式以后,把中國詠史詩帶入到了一個全新境界。由于左思在詠史詩創作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其詩成為后人爭相模仿的對象。從六朝時的陶淵明、鮑照等人開始,一直到清末的龔自珍,在詠史詩創作中不斷接受、延續著“左思風力”及詠史詩創作的藝術特點,使借古論今、借古抒情成為詠史詩發展永恒的主題。

  一 對六朝詩人的影響

歷史

若論左思詠史詩的影響,首先就是對六朝詩人的影響。由于左思一改西晉文壇“采縟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文以為妙,或流靡以自妍”之氣,在繼承建安正史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在太康文壇獨樹一幟,將詩歌從虛無縹緲的玄學之風中重新帶到正視現實的現實主義創作風格當中,這對后來文學發展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作為左思之后西晉文壇上最偉大的詩人——陶淵明的詩歌創作深受左思創作風格的影響,陶淵明的詠史詩大多數是抨擊社會的黑暗,借以抒發自己的強烈感情。鐘嶸在詩品中雖然只是給了陶淵明一個中評,但卻點出了陶淵明的詩歌創作于左思詠史詩創作之間的關系。鐘嶸于《詩品》說:“宋征士陶潛詩,其源出于應璩,又協左思風力。文體省凈,殆無長語。篤意真古,辭興婉愜。每觀其文,想其人德。世嘆其質直。至如‘歡言醉春酒’、‘日暮天無云’,風華清靡,豈直為田家語邪?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也。”鐘嶸在這里表現了兩個意思:第一,認為是繼承了左思詠史詩創作的風格,說明了左思對陶淵明詩歌創作的影響;第二,指出陶淵明是山水田園詩的鼻祖,點出了他在中國山水田園詩歷史上的崇高地位。明初宋濂也認為陶淵明的詩歌創作受左思的影響頗大:“獨陶元亮天分之高,其先雖出于太沖、景陽,究其所自得,直超建安而上之。”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發現宋濂認為是陶淵明的詠史詩創作是源于左思的詠史詩創作風格,成就超過了建安時期詩歌的水平,這雖然有點夸張,但不難看出左思詠史詩對陶淵明詠史詩的影響。

  對鮑照詠史詩創作的影響。對于鮑照與左思這兩位大家,清初學者胡應麟認為說:“明遠(鮑照)之步,馳驟太沖”,“明遠得記室(左思)之雄”,意思是鮑照的詠史詩風格繼承了左思的特點,將豪邁、雄勁的詠史詩風格進一步發揚光大。牟?相《小懈草堂雜論詩》中說:“曹子建骨氣奇高,詞采華茂,左思得其氣骨……左一傳而為鮑照,再則為李白。”而何焯則認為:“鐘記室(鐘嶸)謂其(鮑照)‘含景陽之椒詭,兼茂先之靡饅’,知之最深,然亦具太沖之瑰奇。”其含義是鐘嶸在《詩品》中雖然說鮑照“含景陽之椒詭,兼茂先之靡饅”,但其詩歌創作風格仍然受到左思的影響,具有他“瑰奇”的特點。鮑照的詩歌創作風格與左思詠史詩的創作風格可謂是一脈相承。鮑照詩寫得氣概雄渾、蒼勁清拔而又剛健古樸,特別是他的《詠史詩》和《擬古詩》之二不但命意與左思《詠史詩》接近,其詠史詩與左思筆力雄健的詠史詩創作風格幾乎是同出一格,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左思詠史詩對鮑照詩歌創作的影響。

  對謝靈運詩歌創作的影響。清人胡紹?:“《詠史詩》:‘臨組不肯?,對?不肯分。’謝靈運《述祖德詩》‘臨組乍不?,對?寧肯分’,二語本此。”在這里,胡紹?明確地點出了謝靈運在詩歌創作中借鑒了左思詠史詩中的詞語以及表現形式,說明了左思詠史詩創作對謝靈運的影響。謝靈運是陶淵明之后又一位山水田園詩的集大成者,他完全繼承了陶淵明的創作風格,并且將山水田園詩推向了頂峰。從前后的順序來看左思、陶淵明與謝靈運之間的關系是:左思——陶淵明——謝靈運,從詩歌創作的影響關系上看,左思的詩歌創作應該也對謝靈運的詩歌創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鐘嶸在《詩品》中曾說:“謝康樂嘗言:‘左太沖詩,潘安仁詩,古今難比’。”由此可以看出謝靈運對左思的詠史詩是非常推崇的,稱贊他的詠史詩是“古今難比”,從謝靈運這句話中可以看出左思詠史詩創作風格對他的巨大影響。

歷史

  二 對唐代詩人的影響

左思的詠史詩創作風格除了對六朝的詩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之外,對隋唐時期詩歌創作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集中表現在對當時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影響上。

歷史

  對李白詠史詩創作的影響。對于左思與李白之間在詠史詩創作上的集成關系,明清兩代文人多有論述,牟?相《小懈草堂雜論詩》中說:“曹子建骨氣奇高,詞采華茂,左思得其氣骨……左一傳而為鮑照,再則為李白。”把鮑照視作左思的第一個“傳人”,而在鮑照之后的傳人就是李白,點出了李白與左思之間的繼承關系,說明了左思詠史詩創作風格對李白詩歌的影響。清人何焯《義門讀書記》第四十六卷《文選·詩》:“左太沖《詠史詩》,晉詩中杰出者,太白多學之。”直接說明了李白在詩歌創作中學習了左思詠史詩的創作風格,與牟?相的觀點可謂不謀而合。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明清兩代的文人大多認為左思詠史詩與李白的詠史詩在創作風格上有著鮮明的繼承關系。李白的詠史詩集中了他對人生的思索,蘊含著深厚的思想感情,其創作風格與左思的詠史八首很多地方相似,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左思對李白詠史詩創作的影響。如二人習用的意象“枯池魚”、“鳥”,左思《詠史》其八中說“習習籠中鳥”、“塊若枯池魚”李白《古風》其五十九“眾鳥集榮柯,窮魚守枯池。”兩句話的意境可謂是頗為相似。李白在這里充分借鑒了左思詠史其八中的比興手法,使兩首詩歌有異曲同工之妙。

  對杜甫、白居易等人詠史詩創作的影響。左思詠史詩對唐朝另一位詩人杜甫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曾季貍《艇齋詩話》云:“老杜‘食薇不愿余’,‘不愿余’三字出《選》詩,左太沖《詠史》云:‘飲河期滿腹,貴足不愿余。’”,“老杜‘草玄吾豈敢,賦或似相如’出左太沖詠史詩‘言論準宣尼,辭賦擬相如’。”謝榛《四溟詩話》卷一云:“左太沖《魏都賦》曰:‘八極可圍于寸眸。’子美‘乾坤?里眼’之句,意本于此。若曰‘眸’,則不佳”。曾季貍、謝榛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杜甫在詩歌創作中很多詞語都來源于左思的詠史八首,由此可見左思詠史詩創作風格對杜甫詩歌創作的巨大影響。在李白、杜甫之外,盛唐時期另一位集詩歌大成者白居易在詩歌的創作中也深受左思詠史詩創作的影響。白居易在《續古篇》曾經對左思的這首《詠史其二》進行了續寫:“雨露長纖草,山苗高入云。風雪折勁木,澗松摧為薪。風摧此何意?雨長彼何因?百尺澗底死,寸莖山上春。”整首詩的風格與左思的詠史詩類似,雖然清人吳景旭評價“語意全用左思,去之遠矣”,但是白居易既然能夠學習左思的詠史其二,這充分說明了白居易對左思的詠史詩是贊同的、是完全接受的,才有續寫左思詠史其二之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04634.html

相關閱讀:東晉哪位皇帝和皇后一起吃仙丹 致兩人先后去世
淺析書圣王羲之的藝術行為
魏晉史上的王戎和嶠遇大喪玩孝順竟為博名?
自亂陣腳的苻堅
東晉的時尚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