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國玉璽的價值及傳承:從秦二十六年,秦始皇命丞相李斯刻小篆“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字,由玉工孫壽刻于和氏壁上,成為天下共物之后,傳國玉璽就是皇權的像征,中國封建王朝皇帝都以得此璽者為正統。因此,作者的演義歷代皇帝更替中,凡涉及傳國玉璽的傳承之處,都會將“傳國璽”特意刻劃出來。筆者先前已經對傳國玉璽在秦漢、兩晉、南北朝(含隋朝)的傳承情況已發表過多篇博文,現將它在唐朝皇帝間的傳承情況綜合如下:
一、隋煬帝楊廣在江都自縊后,傳國玉璽落入夏主竇建德之手
蔡東藩所著《南北史演義》結尾,隋煬帝楊廣自縊后,并未交代傳國玉璽的最終去向。但在《隋唐演義》《唐史演義》《全唐傳》等書籍中,對此都有交代。
清代褚獲所著《隋唐演義》第58回講到:“當初隋煬帝傳國玉璽并奇怪珍異寶,竇建德破了宇文化及,都往歸夏國!
《隋唐演義》第51回講到:“孤但存其國寶珍器圖籍而已”。注:“孤”是指夏主竇建德,“國寶”即含傳國玉璽。
蔡東藩所著《唐史演義》第6回講到,竇建德在聊城擒住宇文化及和隋煬帝蕭皇后及其孫子楊政道之后,從他們那里收集到傳國玉璽,表明此時傳國玉璽已歸夏主竇建德執掌。
二、夏主竇建德被擒,傳國玉璽落入唐王李淵之手。
清佚民所著《全唐傳》第9回、蔡東藩所著《唐史演義》第9回講到:虎牢關之戰中,夏主竇建德被秦王李世民生擒,王世充也開城降唐。竇建德妻曹氏,與左仆射齊善行等。逃回?州,議另立竇建德養子為夏主,以便再圖規復,而齊善行認為大勢已去,不如降唐,于是奉曹氏及右仆射裴矩、行臺曹旦(曹氏之弟)等,拿著傳國等八璽及珍寶,乞降唐廷。傳國玉璽歸于唐王李淵之手。
需要要說明的是:有關史書記載的隋恭帝楊侑向唐高祖李淵奉送的皇帝璽綬,不是傳國玉璽,而是唐初尚未獲得傳國玉璽前,于開皇二年二月(公元583年)自慰刻制的神璽和受命璽。因為,隋煬帝楊廣離長安巡游大運河,遠赴江都時,讓孫子楊侑留守長安,公元617年11月李淵入長安,奉楊侑為恭帝,怎么會有傳國玉璽在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06829.html
相關閱讀:唐朝初年大齡剩女問題嚴重 連唐太宗都干預了!
楊萬春:唯一打敗李世民的人為何消失在歷史中
裴行儉是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裴行儉
古人也有“簽名檔”:唐朝號為“花押”
榜下捉婿 宋代科舉造大批剩男剩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