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揭秘:“外來語”如何帶來中國現代學術的黃金時代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傳統文化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晚清以來,西學東漸,大量西方研究著作被翻譯成中文,對整個二十世紀中國的知識界與文學界產生了頗為深遠的影響。日前,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近代海外漢學名著叢刊》,這套叢刊選印了近百部二十世紀上半葉出版的漢學譯著,而且是1949年以來國內不曾重印的學術著作,盡管其中不乏觀點過時、尤可商榷的內容,然而其作為中國學術史之一部分,亦不可忽視。經出版社授權,澎湃新聞轉載叢刊分卷序言。本篇為《近代海外漢學名著叢刊》之“古典文獻與語言文字”系列分序,現標題為編者所擬。

《新青年》刊登的《文學改良芻議》和《文學革命論》

1930年代是中國現代學術史上的一個黃金時期。從晚清的白話文運動,到白話文在民國初年被定為現代國語,中國的語言也就是“漢語”本身便發生了一個很大的變化。在漢語的這一現代轉化過程中,“新文學”即白話文學、又或稱國語文學的異軍突起,又起到極為重要的推進作用。因此,現代的漢語和文學,從一開始就如雙生子一樣關系密切,不可切分。

當然,白話文與白話文學的興起,原因不只一個,但不能否認的是,在漫長的從“邊緣”變為“正統”的道路上,它們都受到過外來的語言和文學的刺激。這里面既包括有現代漢語對“外來語”的吸納、新文學對外國文學的模仿,也包括了引入歐美日的方法,對漢語和文學加以研究。這個研究,還不單單是針對現代的漢語和文學,也針對古代的漢語和文學。

伴隨著漢語和文學自身的演變,而在語言學界及文學研究界發生的這些轉變,其實是中國學術在各個領域實現其現代轉型的一部分,也可以說是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的一個基礎。隨著對東洋西洋從觀念到方法、從文獻到詮釋的全面開放,大約在1930年前后,中國的語言學和文學研究也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代。

這個黃金時代出現的很多學術成果,都是當時中國學者在傳統學問的基石上,吸收外國的方法、結論得到的,如王力所說,那時的語言學,“始終是以學習西洋語言學為目的”,文學研究也莫不如此。所以,要想說明這個學術上的黃金時代究竟是什么樣的,又如何形成,勢必要對當時的國外漢學知其一二,尤其要對翻譯成中文出版的漢學書籍有一點了解。

語言學方面,自《馬氏文通》引入西方語法之后,在中國影響最大的恐怕就要數高本漢。從1927年的《左傳真偽考及其他》,到1972年的《中國聲韻學大綱》,他關于中國語言學的論著幾乎都有在中國包括香港、臺灣翻譯出版。據說早年間,在他的音韻學論文尚未譯成中文出版前,錢玄同就已經拿著其中幾頁,作上課的教材用。他的《中國語言學研究》的譯者賀昌群也曾說:在語言音韻學方面有所成就的學者,都是借高本漢之力。

瑞典漢學家高本漢

文學方面,一個突出的現象是,日本漢學家的著作被翻譯出版最多。究其原因,大概是由于日本在歷史上受中國文化影響甚深,日本漢學家普遍有很好的漢學功底,到了明治維新以后,又先于中國接受歐美的思想、文化和學術,這兩方面的結合,促使日本漢學界產生出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其中就有像?島獻吉郎、鈴木虎雄、本田成之、青木正?、?谷溫、梅?和軒等人的著作。這些涉及中國古典文學、藝術、思想等領域的論述,兼有東西之長,比較容易為中國學界理解和認同,因此,在現代中國的文學史、文學批評史、藝術史、哲學史等學科領域,日本的研究范式一度相當流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07707.html

相關閱讀: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