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西周玉器的創新與發展西周時除保留眾多的傳統玉器品類外,亦出現一些新興的玉器品種,主要的有成組佩玉器和專供死者埋葬用的玉面罩。玉面罩,是由近似人面部五官形式的若干件玉器按人體面部大小形態縫綴在布料上,形式各不相同,有的是專門而作,有的似用其它玉器改作或合并而成,每套中的各件數量不等,各呈扁平形,邊角有穿孔供縫綴用,使用時凡有飾紋部分皆朝死者面部。成組佩玉,因能發出美的玉聲和控制人按一定規律移動的步伐,固又名叮當、節步和步搖,從今所知的出土遺物看,已發現10余套件,所有者皆王侯貴族。他的用途含義,除上述作節步外,尚有表示等級高上、崇德,示“君子”有“光明正大”人品及美化服飾行裝用等。西周時亦發現一些以往不多見的玉器,常見的有玉獸面、玉圭、玉束帛形器等。其中玉圭的新出現尤引人注意,形作扁平尖首無刃狀,與文獻記述中的圭形之說相合。還必須指出,青銅明穩重,“圭”字的出現亦在西周,因此,把這種玉器的最早歷史定位在西周是不成問題的,也說明以往把西周以前首端有刃的玉、石斧定名為圭,并將其始創年代定在新石器時期是不妥的。四、西周玉器的紋飾及其特點西周玉器大多有紋飾和圖案。綜觀其飾紋,頗具特色并與前后各期略有所別的,共有二式:一是紋飾相對簡化,具體表現是在一件玉器上往往以數道陰線表示所需的主要紋圖,有“畫龍點睛”的特殊美感和效果,所謂簡潔典雅者即指此;二是紋飾繁密布局式,其特點是凡要表現人物或象生時,其眉發、羽毛和足爪等,無不形象具體,一絲不茍,形如舉物很近之處視物體的感覺。西周玉器上飾紋的另一特點,是表示上述簡繁兩式,接目一看有如殷商期相似,既有單陰線,亦有雙鉤兩種,但細加審視,其刻紋的表現手法是有差別的。如單陰線,多用斜砣琢飾,線條兩側深淺不同且呈坡狀,形同斜刀剖刻而成。若為雙鉤線,其雙線粗細不等,細者如商代相似,似用直立刀刻成,兩邊無深淺之感,而粗者,形如上述單陰線表現法,亦用斜砣琢飾。西周玉器上的人身或象生器的眼睛,形式與商代特別是殷商時相似,亦慣用“臣”字目,唯此器的“臣”字目與目紋的兩側眼角,有一段延長線紋。此外,西周玉器飾紋,多以龍紋鳳紋或人神紋為主,講究紋飾的神秘威嚴,抽象變形和線條流暢等藝術效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12431.html
相關閱讀:姬瑕
后稷
周朝中國的社會形態改革:奴隸逐漸變成了自耕農
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周公
伯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