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農民起義首先發生在山東、河北地區,隨后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廣大地區也陸續爆發。經過幾年的戰斗,起義軍逐漸形成三大集團:李密、翟讓領導的瓦崗軍,竇建德領導的河北起義軍,杜伏威領導的淮南起義軍。瓦崗軍攻占興洛倉并開倉分糧,得到人民的擁護,隊伍迅速發展壯大。當他們在洛陽與隋軍主力決戰之際,卻因翟讓和李密水火不容而功敗垂成。杜伏威屢敗隋軍,后來歸降唐朝。竇建德占據冀州,實力強大。在虎牢關之戰中,因不聽凌敬良言,被李世民以少勝多,一舉打敗。
農民起義成敗啟示錄 王薄自稱“知世郎”率先起義
隋朝末年,隋煬帝營洛陽,筑西苑,繕離宮,掘長塹,修建了多項巨大工程,并數次發動對高麗的戰爭,使上百萬壯丁死于徭役。為了躲避徭役兵役,一些農民不惜傷殘自己的肢體,稱作“福手福足”。一些農民揭竿而起,向殘暴的隋王朝宣戰。
大業七年(公元611年),王薄領導農民在長白山(今山東章丘)起義,他自稱“知世郎”,作了一首《無向遼東浪死歌》,鼓動農民反抗暴隋,這首歌傳遍山東、河北地區,影響極大,“避征役者多往歸之”。
山東俠士劉霸道家在豆子鹵亢旁,此地“負海帶河,地形深阻”,不少躲避徭役兵役的農民藏匿其中。劉霸道家產富厚,常有食客數百人,他乘時而起,響應王薄,“有眾十余萬”。
漳南人孫安祖因不肯服兵役被縣令拷打,他憤而刺殺縣令,藏在同鄉竇建德家中。竇建德對他說:“文皇帝(隋文帝)時,天下殷盛,發百萬之眾以伐高麗,尚為所敗。今水潦為災,百姓困窮,加之往歲西征,行者不歸,瘡痍未復;主上(隋煬帝)不恤,乃發兵親擊高麗,天下必大亂。丈夫不死,當立大功,豈可但為亡虜邪!”于是招集數百人,擁戴孫安祖為頭領,以高雞泊(今山東恩縣)為根據地,舉起反隋義旗。同時,?縣(今河北景縣)人高士達在清河境內起義;?縣(今山東夏津)人張金稱聚眾河曲起義。
不久,縣官懷疑竇建德與起義軍有聯絡,把他的家人都抓起來殺了,竇建德也被逼上梁山,率二百人逃奔高士達。后來,孫安祖被張金稱殺死,他的部眾轉而追隨竇建德。竇建德“能傾身接物,與士卒均勞逸,由是人爭附之,為之致死”。
到大業九年(公元613年)上半年,各路起義軍都已發展到幾萬人以至十幾萬人。他們攻陷城邑,殺死貪官污吏和大族豪強地主。另外,在江南地區也爆發了由劉元進、朱燮領導的農民起義,長江流域的廣大農民紛紛響應。
義軍形成三大集團 瓦崗軍打開糧倉“恣民所取”
隋煬帝見全國各地的起義軍有星火燎原之勢,慌忙調回進攻高麗的軍隊鎮壓山東、河北一帶的起義軍,自己親率禁軍鎮壓江南地區的起義軍。
當時隋軍實力強大,各路起義軍均被重創,張金稱、高士達先后敗死。但起義軍散而復集,逐漸形成了翟讓、杜伏威、竇建德三個強大的起義軍集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15377.html
相關閱讀:增勤法師:長安佛教歷史進程概論
羅成在歷史上的原型是誰? 羅成是怎么死的?
隋末梁王蕭銑簡介:梁皇室后裔兵敗降唐后被誅殺
隋唐政治制度的起源:多出自西魏和其后的北周
唐太宗怎么讓秦瓊和尉遲恭當門神?門神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