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朝政時,社會動蕩多事,內外交困,而周幽王卻任命“
善諛好利”的虢石父為卿士,引起國人很大的怨憤。他又
寵愛褒姒,將申后和太子宜臼廢掉,立褒姒為皇后,以褒
姒子伯服為太子。褒姒為褒國(今陜西漢中西北)人,姒
姓。幽王昏淫無道,只知討好褒姒,不關心民眾。褒姒不
喜歡笑,幽王費盡心機欲圖褒姒一笑,而褒姒始終不笑。
在古時為有利于傳遞軍事情況,往往于軍事要地,每隔一
段距離建一座高大的高臺,稱作“烽火臺”。如果有敵入
侵,白天則舉煙,夜里則舉火報警。倘若周天子舉烽火報
警,諸候都有派兵馳援之義務。周幽王為博得褒姒一笑,
無敵來犯卻點燃烽火,諸候以為有敵犯周,紛紛率軍隊至
京城勤王,來到之后,才明白是空跑一場。此情景引起褒
姒開懷大笑。幽王為此而數舉烽火,其后諸候遂不至。這
個典故就是后人所說的“烽火戲諸候”。
周幽王姬宮涅在幽王五年廢申后及其太子宜臼的時候,
遭到大臣卿士極力反對,但姬宮涅一意孤行。宜臼被廢后,
到其母家申國逃難。這時候周王朝的力量十分衰微,就好
似一中等諸候國,齊、魯、晉、衛已不聽從周王朝的命令
而獨立。申候雖不滿姬宮涅,但還沒有公然叛周。幽王八
年,姬宮涅立褒姒子伯服為太子,遂使周、申之間矛盾趨
于表面化。幽王九年,申候與西戎及鄶候聯合,準備反周。
第二年,姬宮涅針鋒相對,與諸候結盟于太室山,并派兵
討伐申國以示威。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候與
鄶國、犬戎舉兵討伐鎬京,因先前有烽火戲諸候之舉,故
姬宮涅再燃烽火而諸候不至,勢窮力孤,被打得大敗,帶
領褒姒、伯服等人及鄭伯友(桓公)向東逃竄,在驪山下
坡被戎兵追及,戎兵殺姬宮涅、伯服和鄭伯友,擄褒姒,
掠奪周室財寶而去。幽王死后,申候、魯候、許文公等共
立原太子宜臼于申,虢公翰又另立王子余臣攜(今地址不
詳),形成兩王并立的局面。宜臼為避犬戎,將首都遷到
洛邑,是為周平王。另立的周王余臣在公元前760年被晉
文候所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17355.html
相關閱讀:周朝中國的社會形態改革:奴隸逐漸變成了自耕農
伯夷
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周公
后稷
姬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