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戎怎么讀?犬戎是什么意思
犬戎[quǎn róng]
古代族名,又叫獫狁,古代活躍于今陜、甘一帶,獫、岐之間。到西周末期,長期的農耕和平環境,使得君王荒淫無度,玩物喪志,烽火戲諸侯。君主性格軟化,無心富國強兵,結果周幽王被野蠻強悍的犬戎族攻殺,幽王的寵妃褒姒被擄,都城豐、鎬西北被犬戎占領。強盛約三百年的西周覆滅。
此后,犬戎便成了華夏民族最可怕的敵人,直到唐朝,中原民族還把一切西北游牧民族統稱之為“犬戎”和“戎狄”。在唐代宗年間,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說:“犬戎犯關度隴,不血刃而入京師……”在唐德宗年間,大臣柳渾對德宗說:“戎狄,豺狼也,非盟誓可結。”這個“犬戎”的“犬”字帶有強烈的侮辱性,而且說戎狄是“豺狼”也準確地指出了犬戎或戎狄族的狼性格。至春秋初期,犬戎又成為秦國的強敵。后來犬戎的一支北遷到蒙古草原,成為蒙古草原最早的游牧民族之一。研究中國的游牧民族、游牧精神和游牧民族的圖騰,也必須從古匈奴葷粥和犬戎開始。
釋義
1.舊時對我國少數民族的蔑稱。
2.對外國侵略者的蔑稱。
3.古神話傳說中的人種。
4.傳說中的國名。詳“犬封國”。
5.犬戎族為游牧民族,當時的犬并不像現在這樣完全脫離狼的狀態,那時的白犬如狼一般兇猛,族人的圖騰為狼,但家中的犬又是家中的一分子,非常尊敬它,故取名為“犬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19390.html
相關閱讀:姬瑕
后稷
周朝中國的社會形態改革:奴隸逐漸變成了自耕農
伯夷
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