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
歷史
曹丕簡介:
中文名:曹丕
別名:曹子桓
國籍:曹魏
民族:漢族
出生地:譙縣(今安徽亳州)
出生日期:187年冬(丁卯年)
逝世日期:226年(丙午年)6月29日
職業:皇帝、文學家、詩人
主要成就:代漢稱帝,建立曹魏
大破羌胡,平定河西,復通西域 歷史
代表作品:《典論》《燕歌行》
謚號:文皇帝
廟號:高祖、世祖
年號:黃初
在位時間:220年12月10日——226年6月29日
陵墓:首陽陵
曹丕
魏文帝曹丕,魏朝開國皇帝。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詩人。建安文學代表者之一。是三國時代第一位皇帝,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統治。
漢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生于譙。少有逸才,廣泛閱讀古今經傳、諸子百家之書。年僅八歲,即能為文。建安十六年(211年),為五官中郎將、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運用各種計謀,在司馬懿、吳質等大臣幫助下,在繼承權的爭奪中戰勝了弟弟曹植,被立為魏王世子。
延康元年(220年(庚子年)),魏武帝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繼位為魏王、丞相、冀州牧,他對外平定武威三種胡、酒泉和張掖的叛亂,從劉備集團手里收復上庸三郡;對內積極調節曹氏與士族之間的矛盾,果斷采納陳群的意見,確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緩和了曹氏與士族的關系,取得了他們的支持,為稱帝奠定基礎。當年十月,立刻逼迫漢獻帝禪位,登基為大魏皇帝。定國號為大魏,改元黃初,改雒陽為“洛陽”,定都于此。曹丕堅持大權獨攬,設立中書省,其官員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書郎擔任的詔令文書起草之責轉由中書省官員擔任,機要之權漸移于中書省。下宦人為官者不得過諸署令,限制了宦官的權力;定令婦人不得預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提倡節儉、薄葬,預作《終制》。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后,用人權從地方收歸了中央,但也導致魏國的統治實權逐步被士族壟斷。
曹丕
曹丕的一些措施體現了他在政治上的才能,然而在軍事才華上他遠不能和父親曹操相比,三次率大軍南下伐吳沒有取得太大的效果,但他的文學有相當高的成就。是中國三國時代第一位杰出的偉大詩人。其《燕歌行》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詩;他的五言和樂府清綺動人;所著《典論·論文》,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專題論文,所論的“文”是廣義上的文章,也包括文學作品在內,涉及了文學批評中幾個很重要的問題,雖不免有些粗略,但在文學批評史上起了開風氣的作用。
歷史
總體來說,在位六年,統治期間,曹魏國力進一步增加,版圖得以擴大,多次擊敗羌胡、鮮卑等族的進犯。公元226年,曹丕回到洛陽后一病不起,臨終前托付曹?于陳群、曹真、司馬懿等人,終年四十歲,按其生前的文告,不樹不墳,葬于首陽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19443.html
相關閱讀:東晉的時尚
東晉哪位皇帝和皇后一起吃仙丹 致兩人先后去世
淺析書圣王羲之的藝術行為
魏晉史上的王戎和嶠遇大喪玩孝順竟為博名?
自亂陣腳的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