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西周的興亡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周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約始于公元前11世紀時周武王伐紂滅商,終于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覆亡的中國統一王朝。在這一時期內,全國大小諸侯均向王朝負擔一定義務,周朝維持著統一局面。由于周王居于西方的都城宗周,故稱西周! ≈苋说呐d起  周人是古老的農業部落,興起于今陜甘一帶。傳說其始祖名棄,號后稷。棄死后,子孫世代為夏朝農官。因夏政衰,失官而奔于戎、狄之間。其孫公劉率族人定居于豳(今陜西旬邑西),發展農耕,勢力漸興。后又傳九世,因受薰鬻、戎狄的進攻,從豳遷徙到岐山之下的周原(今陜西扶風、岐山間)。周原土地肥美,宜于農作。商代晚期,古公在那里興建城郭房屋,劃分邑落,設立了官吏機構,國號為周。古公后被周人追稱太王! 」殴洌僮蛹練v繼位,是為公季,后周人追稱王季。周國勢發展,季歷同商朝屬下的任姓摯氏通婚,加強了與商朝的關系。商王武乙末年,季歷入朝,武乙賜以土地及玉、馬等物品。隨后季歷征伐西落鬼戎,俘獲“十二翟(狄)王”。商王文丁時,季歷進一步對諸戎作戰,除伐燕京之戎受挫外,伐余無之戎、始呼之戎、翳徒之戎都得勝利,使周的勢力深入今山西境內。文丁(一說帝乙)封季歷為牧師(即方伯)。可能是由于周的強大,引起同商朝的矛盾,季歷終為商王所殺! 〖練v之子昌繼位,即周人追稱的周文王。文王曾與九侯(一作鬼侯)、鄂侯一起為商王紂的朝臣,九侯、鄂侯遭紂殺害,文王也被囚禁。他得釋后向紂獻洛河以西土地,請除炮烙酷刑,為紂所許,封為西伯。諸侯多叛商歸周。文王連續征伐犬戎、密須(在今甘肅靈臺西)、黎(在今山西長治西南)、邗(在今河南沁陽西北),最后攻滅崇國(在今陜西長安西北),在其地灃水西岸興造豐邑,遷都到那里。文王時期,周已相當強大,但在名義上仍是商朝屬下的一個諸侯國。  武王伐紂  文王長子伯邑考被紂所殺。文王死后,由后立的太子發繼位,即周武王。武王即位的第二年,興師東至孟津伐商,但因時機不夠成熟,只得暫時還師。后來商王紂更加暴虐,殺比干,囚箕子,商朝矛盾急劇激化。周武王又率軍東征,渡孟津,與諸侯相會,作誓聲討紂的罪行。在甲子日清晨,周軍進至商郊,與紂兵于牧野決戰。牧野之戰,周軍全勝。紂被迫自焚而死,商朝亡! ∥渫踹M入商都,隨后派兵征伐尚未臣服的商朝諸侯,據記載被征服者有九十九國之多?松毯,武王還師西歸,在他新遷的都邑鎬京(即宗周,今陜西長安西北灃水東)舉行盛大典禮,正式宣告周朝的建立。  周公東征
武王死后,太子誦繼立,是為成王。成王年幼,曾輔佐克商的武王之弟周公旦攝政。管叔、蔡叔懷疑周公將篡取王位,傳播流言,武庚也謀劃復國,與管、蔡結合叛周,糾集徐(在今江蘇泗洪)、奄(在今山東曲阜)、薄姑(在今山東博興東南)和熊、盈等方國部落作亂。周公奉成王命東征,經過三年戰爭,終于平定叛亂。武庚和管叔被誅,蔡叔被流放。  為了消弭殷商殘余勢力叛周的隱患,周朝首先命令諸侯在伊洛地區合力營建新邑,即周朝的東都洛邑(成周)。東都既成,遂遷曾反對周朝的“殷頑民”于此,加以控制。同時,封降周的商貴族微子于商朝故都宋(今河南商丘)地,以代殷商之后;封武王少弟康叔于紂都,成立衛國,賜以殷民七族;封周公長子伯禽以奄國舊地,成立魯國,賜以殷民六族。這樣,殷商余民遂被分割,逐漸服從于周朝的統治! 〕煽抵巍 |都成周建成,周公還政成王,周朝進入鞏固的時期。傳說周公制禮作樂,即指王朝各種制度的創立和推行。其中以周初分封最具深遠影響。  周的分封諸侯,在武王時即已開始,但大規模分封是在成王及其子康王(名釗)的時期。據傳周初所封有七十一國,其中與周王同為姬姓的占四十國。王季之兄太伯、仲雍的后人封于吳(今江蘇蘇州);文王之弟虢仲、虢叔分別封于東虢(今河南滎陽東北)、西虢(今陜西寶雞東);文王之子分別封于管(今河南鄭州,早滅)、蔡(今河南上蔡西南)、霍(今山西霍縣西南)、衛(今河南淇縣)、毛(今地未詳)、聃(今湖北荊門東南)、郜(今山東成武東南)、雍(今河南修武西)、曹(今山東定陶西)、滕(今山東滕縣西南)、畢(今陜西咸陽西北)、原(今河南濟源西北)、酆(今陜西長安西北)、郇(今山西臨猗西南);武王之子分別封于晉(始封在今山西翼城西)、應(今河南平頂山)、韓(今山西河津東北);周公之子分別封于魯(今山東曲阜)、凡(今河南輝縣西南)、蔣(今河南固始西北)、邢(今河北邢臺)、茅(今山東金鄉西北)、胙(今河南延津北)、祭(今河南鄭州東北);召公之子則就封于燕(今北京)。此外,還有許多異姓諸侯國,如姜姓之齊(今山東臨淄北)、子姓之宋等等。  西周分封,以宗法血緣關系為紐帶,建立起周天子統轄下的地方行政系統,從而在一定時期內起到了加強周王朝統治的作用。分封制還為維護天子、諸侯、卿、大夫、士這一等級序列的禮制的產生,提供了重要前提! ≈艹跛庵T侯,均由中央控制。成王之時,周公、召公是朝中最重要的大臣。自陜(今河南陜縣)以西諸侯由召公管理,以東諸侯由周公管理(周公死于成王在位時,召公則活到康王的時代)?低踔溃茉T侯對邊遠方國進行戰爭,例如小盂鼎銘文所記對鬼方的征討。斬獲眾多,僅俘人即數以萬計。成康時期,周朝最為強盛。
昭王南征與穆王游行  康王死后,子昭王瑕繼位。昭王十六年,他欲繼承成康事業,繼續擴大周的疆域,親率大軍南征楚荊,經由唐(今湖北隨縣西北)、厲(今湖北隨縣北)、曾(今湖北隨縣)、夔(今湖北秭歸東),直至江漢地區。南征共經三年,昭王還師渡過漢水時,相傳當地人用以膠粘接的船乘載昭王,到中流船體分解,昭王溺死,軍隊也遭覆沒,使周朝蒙受前所未有的挫折! ±^昭王而立的是其子穆王滿,在位長達五十五年。他好大喜功,仍想向四方發展。曾因游牧民族戎狄不向周朝進貢,西征犬戎,獲其五王,并把戎人遷到太原(今甘肅鎮原一帶)。穆王好游行,致使朝政松弛。東方的徐國率九夷侵周,甚至西至河上。穆王南征,通過聯合楚國的力量,才得以平定。  西周中期西北地區的戎狄逐漸興盛。懿王時,出現“戎狄交侵,暴虐中國”的局面,周人深為所苦。夷王命虢公率師征伐太原之戎,獲馬千匹,但這一勝利未能挽回王室的頹勢,戎狄繼續成為周朝的嚴重威脅。  國人起義與共和行政  夷王卒,子厲王胡立。厲王在位的期間,西周各種社會矛盾趨于激化,終于達到爆發的境地。西北戎狄,特別是儼狁,進一步加強對周朝的壓力,不時入侵;曾臣服于周的東南淮夷不堪承受沉重壓榨,奮起反抗。厲王命虢仲征伐。結果失敗。連年戰亂,給民間帶來深重的疾苦。與此同時,厲王任用榮夷公為卿士,實行“專利”,將社會財富和資源壟斷起來。為壓制國人的不滿,厲王命衛巫監視,有“謗王”者即加殺戮。結果人人自危,終于釀成國人起義。  公元前841年,國人大規模暴動,厲王被迫出奔到彘(今山西霍縣)。朝中由召公(召穆公虎)、周公(周定公)兩大臣行政,號為“共和”(一說由諸侯共伯和攝行政事)! ⌒踔信d  國人起義時,厲王太子靜藏在召穆公家中,召公以自己的兒子代之,得以脫險。共和十四年(前828),厲王死于彘。次年,太子靜即位,是為周宣王,在位共四十六年。宣王在召穆公等大臣輔佐下,勵精圖治,朝政有明顯起色。在國人支持下,宣王著手對西北防御儼狁,對東南討淮夷! ⌒醭跗,因國力不足,曾依靠服屬周朝的秦人抵御西戎(即儼狁)。宣王以秦仲為大夫,命其進攻西戎。宣王四年(前824),秦仲被西戎所殺。宣王又召見其子秦莊公等五人,給七千兵士攻伐西戎,取得勝利,封秦莊公為西垂大夫。五年三月,宣王還曾親自率軍在彭衙(今陜西澄城西北)同儼狁交戰,有所斬獲。之后,宣王轉而經營東南。他命尹吉甫(金文中名兮甲、兮伯吉父)管理四方入貢財物,包括淮夷的貢納,要求淮夷依照王朝規定入貢布帛、糧草和服役的人眾,限制淮夷商賈必須在指定市場與周朝方面貿易,以便為日后大舉進攻儼狁作準備。
經過一段時間的積蓄力量,宣王命尹吉甫、南仲等出軍征伐儼狁。這次征討歷時較長,得到顯著成功。例如宣王十二年所作虢季子白盤銘文所說,虢季子白率兵在洛河北岸同狁戰斗,一次就斬首五百,俘敵五十,周軍一直深入到太原,迫使儼狁遠去。可能是因周朝的榨取,淮夷叛周而犯江漢地區。宣王命穆公前往平定,又命南仲、皇父、程伯休父等率軍沿淮東下,征伐徐國,終于迫使徐國服從周朝。為鞏固南土,宣王將王舅申伯徙封于謝(今河南南陽)。宣王時期的這些勝利,并未解決西周社會的根本矛盾,所謂中興只能是暫時的。宣王晚年,周王朝重新出現了衰象。三十一年,宣王派軍征伐太原之戎,未能獲勝。次年,宣王干涉魯國的君位繼承,用武力強立魯孝公,引起諸侯不睦。三十六年,征伐條戎、奔戎,慘遭敗績。三十九年,與西戎別支姜氏之戎戰于千畝(今山西介休南),遭到嚴重失敗,喪失了隨同作戰的南國之師。為了繼續防御儼狁,宣王不得不在太原統計民數,加以整編控制。這表明周朝的實力已趨于空虛。  西周的覆滅  引致西周滅亡的導火線是幽王廢掉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嬖寵美人褒姒為后,其子伯服(一作伯盤)為太子。宜臼逃奔申國,申侯聯合繒國和西方的犬戎進攻幽王。幽王與伯服均被犬戎殺死于戲(今陜西臨潼東)。公元前771年,西周覆亡。幽王死后,申侯、魯侯、許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于申,虢公翰又另立王子余臣于攜(今地不詳),形成兩王并立。宜臼為避犬戎,遷都到洛邑,是為周平王。余臣在公元前760年被晉文侯所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23575.html

相關閱讀:姬瑕
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周公
后稷
周朝中國的社會形態改革:奴隸逐漸變成了自耕農
伯夷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