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巡(708年--757年),漢族,唐朝蒲州河東(今山西永濟)人。(關于張巡籍貫,《舊唐書》本傳載為蒲州河東,《新唐書》本傳載為鄧州南陽,《舊唐書》早出,應以為準。后人也多采《舊唐書》所載,如《全唐詩》、樂史《太平環宇記》即是)。至德二年(757年),安慶緒派部將尹子琦率十三萬精銳軍南下攻打江淮屏障——睢陽(今河南商丘睢陽區),他和許遠等數千人,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死守睢陽,殺傷敵軍數萬,有效阻遏了叛軍南犯之勢、遮蔽了江淮,但終究寡不敵眾,最后英勇就義。據說死后被追封為“通真三太子”。
張巡,唐蒲州河東(今山西永濟)人,他生于唐中宗景龍二年(708年),卒于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張巡是“安史之亂”時期著名的英雄。他從小就聰敏好學,博覽群書,為文不打草稿,落筆成章,長成后有才干,講氣節,傾財好施,扶危濟困。安史之亂
時,張巡誓死守衛睢陽(今河南商丘),他雖為文官,但精通兵法,屢次擊敗叛軍,但終因寡不敵眾,戰死于睢陽。張巡殉國時,身首支離,芮城、鄧州和睢陽三地皆招魂而葬。據說他死后被追封為“通真三太子”。
張巡于開元(713——741年)末中進士第三名,初仕為太子通事舍人。天寶年間(742——755年),調授清河(今河北清河)縣令,政績考核為最高等,任期滿后回京。當時,唐玄宗寵妃楊玉環的族兄楊國忠執掌朝政,權勢顯赫,留京待遷的官員紛紛走楊國忠的門路。這時有人勸張巡去拜見楊國忠,但被他拒絕了。因不愿阿附權貴,盡管他政績突出也未能遷升高官。不久,他調授真源(今河南鹿邑)縣令。
真源地處中原,豪強地主很多,他們與官府相勾結而為非作歹,魚肉百姓,其中以官僚豪強華南金最為橫暴,當地人稱“南金口,明府手”。張巡到真源之前對華南金即有所耳聞,及他一上任即將華南金關押起來,然后依法懲殺。之后,赦其黨羽,威恩并施,從此人人向善,莫敢違法。張巡為政簡約,人民安居樂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24636.html
相關閱讀:榜下捉婿 宋代科舉造大批剩男剩女
楊萬春:唯一打敗李世民的人為何消失在歷史中
裴行儉是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裴行儉
古人也有“簽名檔”:唐朝號為“花押”
唐朝初年大齡剩女問題嚴重 連唐太宗都干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