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五胡之西晉滅亡(林洛)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晉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5.1.八王之亂

一個人有野心并不可怕?膳碌氖撬麚碛袕姶蟮牧α浚瑓s沒有與野心相稱的能力。可是西晉的一個皇后和八個王爺都有野心,都沒治國才干,但是他們都有毀滅國家力量。這就不是一般的可怕了。

讓我們先來看看那個天災與人禍交織的年代吧。

291年,冬十二月辛酉,京師地震。

就在孝惠帝剛即位的這一年,被歷史尊為最狠毒的女人賈后開始閃亮登場。這一年里她做了很多事情。三月份的時候,賈后勾結了楚王瑋、淮南王允先鏟除了權勢滔天的外戚楊駿及其黨羽,“皆夷三族”,順便“廢皇太后為庶人,誅太后母龐氏”。六月份,賈后迅速的鏟除異己。又是利用了楚王瑋這個笨蛋,殺了汝南王亮和?陽公衛?。就在同一個月里,賈后又以驚人的效率把楚王瑋給抓起來,理由是楚王瑋擅自殺死汝南王亮和衛?,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不過這點倒充分體現出“鳥盡弓藏”的道理。以賈后一貫的斬草除根態度,對楚王瑋這個曾經的心腹也只有“殺之”了。

因為賈后的雷厲風行,西晉這之后的九年,朝政趨于穩定,基本上是由賈后把持,從此開始了長達九年的賈后時代。雖然天災仍然不斷,但是并不妨礙賈后和她家人的享樂,史載他們“恃權借勢,賣爵鬻官,賄賂公行,門庭如市”。

南陽魯褒曾作《錢神論》以譏之。

“錢之為體,有乾坤之象,親之如兄,字曰孔方。無德而尊,無勢而熱,排金門,入紫闥。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是故忿爭非錢不勝,幽滯非錢不撥,怨仇非錢不解,令聞非錢不發。洛中?衣、當涂之士,愛我家兄,皆無已已,執我之手,抱我終始,凡今之人,惟錢而已!”

292年,冬十一月,大疫。是歲,沛國雨雹,傷麥。

這一年,賈后還是沒有放過被廢成庶人的前任皇太后,“弒之”。

293年夏四月,滎陽雨雹。六月,弘農郡雨雹,深三尺。

294年,夏五月,蜀郡山移,淮南壽春洪水出,山崩地陷,壞城府及百姓廬舍。六月,壽春地大震,死者二十余家。上庸郡山崩,殺二十余人。上谷居庸、上庸并地陷裂,水泉涌出,人有死者。大饑。是歲,京師及郡國八地震。

這一年“匈奴郝散反”。

雖然叛亂馬上被平定下去,但是顯然以賈后為首的朝廷沒有認識到危機的根源,所以以后的少數民族叛亂更加頻繁,而且規模更大。

295年,六月,金城地震。東海雨雹,深五寸。秋七月,下邳暴風,壞廬舍。九月,雁門、新興、太原、上黨大風,傷禾稼。十二月丙戌,丹楊雨雹。是歲,荊、揚、?、豫、青、徐等六州大水。

296年春正月,大丁丑,地震。三月,東海隕霜,傷桑麥。夏四月,大風。五月,荊、揚二州大水。關中饑,大疫。

這一年,兩年前造反被殺掉的匈奴郝散的弟弟度元,“帥馮翊、北地馬蘭羌、廬水胡反”。造反引起了連鎖反應,“秦雍氐、羌悉叛,推氐帥齊萬年僭號稱帝”。

297年,夏五月,魯國雨雹。秋七月,雍、梁州疫。大旱,隕霜,殺秋稼。關中饑,米斛萬錢。詔骨肉相賣者不禁。

這一年,西晉大將周處(除三害的那個)因為受到排擠和陷害,在沒有援軍的情況下與齊萬年大戰,敗,“處死之”。

史載周處“守正不阿,所有糾彈,不避寵戚”,曾經得罪過梁王肜和很多權證。于是梁王肜挾嫌,佯稱處忠勇過人,足為前驅,令領驍騎五千人去攻打齊萬年七萬人馬,并且不派援軍。周處戰死后,晉廷聞報,明知為梁王所陷,所有權臣貴戚,反私相慶幸,沒一人為處呼冤。

298年春正月丙辰,地震。九月,荊、豫、揚、徐、冀等五州大水。

齊萬年的叛亂在繼續擴大。

299年,京師大風,發屋折木。

這一年,名臣張華推薦的自己的好友大將孟觀出征,破齊萬年。整個國內形勢有所緩解,張華、裴?總領朝政,他們都是很杰出的人才。

這時,不甘寂寞的賈后又作驚人之舉,“廢皇太子?為庶人,及其三子幽于金墉城,殺太子母謝氏”。

300年,二月丁酉,大風,飛沙拔木。癸卯,震崇陽陵標。十一月戊午,大風飛沙石,六日乃止。

這一年,賈后“害庶人?于許昌。”也就是把前一年廢掉的皇太子給殺了。

不過這次的屠殺倒引起了公憤,哦,也許說是引起另外野心家的興趣到更為合適一些。

梁王肜和趙王倫進京,“矯詔廢賈后為庶人”,不久殺之。并且把司空張華、尚書裴?也順便給殺了。

這里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當賈后聽到“奉詔收后”的話時,竟然天真地說:“皇帝的詔書不都是我發的嗎?這個詔書又是哪里來的呢?”愚昧如斯?磥碣Z后自己“矯詔”次數太多,根本都以為自己就是皇帝了。

這一年里,賈后時代終于結束,八王之亂迎來了繼往開來的新局面。不過這絲毫沒有影響“益州刺史趙?與洛陽流人李庠”的“據成都反”。

301年,郡國十二旱,六蝗。

這一年,除掉了賈后的趙王倫篡位。他一即位,就把他的同黨,不論文官武將,或是侍從、兵士,都封了大大小小的官職。那時候,當官的戴的官帽上面都用貂的尾巴做裝飾。趙王倫封的官實在太多太濫了,官庫里收藏的貂尾不夠用,只好找些狗尾巴來湊數。狗尾續貂的典故就是這么來的。

這樣的大逆不道,理所當然地引起了其他野心家的的不滿。齊王?振臂一呼,高舉義旗,大軍浩浩蕩蕩殺向京城!罢D趙王倫”,從此齊王?開始把持朝政,并且粉碎了一起小小的叛亂。

“東萊王蕤、左衛將軍王輿謀廢齊王?,事泄,蕤廢為庶人,輿伏誅,夷三族!

這一年,流人李特反于蜀。

302年,秋七月,?、豫、徐、冀等四州大水。

齊王?還沒來得及享受自己的權傾天下,長沙王?就奉乘輿屯南止車門,攻?,殺之。于是長沙王?掌握政權。

303年,十一月丙辰,地震。

這一年,先是河間王?、成都王穎舉兵討長沙王?,敗。然后是東海王越討伐長沙王?,這次打贏了,殺了長沙王?。

就在這一年,兩年前造反的李特的兒子李雄已經“有成都之地”,五胡十六國中,李雄是巴氐人,他創立的成漢帝國是五胡十六國中最早的。

304年。成都王穎專權,東海王越帶著皇帝去征討王穎,敗;莸郾环,東海王越逃往自己的封國。

另一方面,河間王?派張方復入洛陽,“廢皇后羊氏及皇太子覃”。

王浚(晉國大將)遣烏丸騎攻成都王穎于?,大敗之。穎輿帝單車走洛陽。河間王?帥官屬步騎三萬,迎于霸上。于是皇帝又落到了河間王?手上。

這一年,李雄自稱成都王,劉元海自稱漢王。劉元海就是劉淵,匈奴人,他建立的漢趙帝國,自稱是繼承了漢朝的正統,為五胡十六國之一。

305年.成都王穎進據洛陽,繼續的自相殘殺。

306年,東海王越討伐河間王?。?、潁敗走,不久被殺。惠帝回洛陽。就在這一年,惠帝“因食餅中毒而崩,或云司馬越之鴆!

至此,歷時十六年的八王之亂結束。

然而,亂世才真正開始。

對八王之間的恩怨情仇,我絲毫沒有興趣了解。不過不妨來看看八王之亂中這些弄權者的下場。

惠帝,為司馬越所殺;賈后,為趙王倫所殺;汝南王,為楚王所殺;楚王,為賈后所殺;趙王倫,為齊王?所殺;齊王?,為長沙王所殺;長沙王,為張方(河間王?部將)所殺;成都王,為范陽長史劉輿所殺;河間王,為南陽部將梁臣所殺;東海王,病歿項城,尸為石勒所焚。

八王之亂時期,并非沒有名臣名將,只是都用在內耗罷了。把他們的內斗單獨來看,倒是很正常的事情,這些內斗即使在今天的生活中也是屢見不鮮。但是把他們的地位、權力以及所作所為放到那個天災遍地的年代,就能看出來他們這些舉動的弱智來。

然而后人不察,不思己過。一如既往的爭權奪利,擾擾不休。到頭來招惹四方列強,同時入室,比起五胡十六國,更鬧得一塌糊涂,那時國破家亡,無論貴賤,一起做亡國奴,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無一幸免。倒是痛快。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家必自毀,然后人毀;國必自伐,然后人伐。

這句話是對八王之亂最公正的評價。

5.2.白癡皇帝

孝惠帝是一個不幸的皇帝。

西晉末年更是個不幸的時代。

皇帝弱智,是為不幸之一;天災連連,是為不幸之二;人禍不絕,是為不幸之三。此之三不幸既是皇帝的不幸,更是國家的不幸,既是少數民族人民的不幸,更是漢族人民的不幸。

孝惠帝在位的時候,屢屢發生的天災并不是他的錯,八個王爺和他老婆的野心勃勃并不是他的錯。因為他是白癡,所以我們可以原諒他的無所作為,我們只能悲哀那讓白癡當最高統治者的制度。

這種制度所造成的現實是這樣的愚蠢,讓人無話可說,不知道是該表示哀嘆,還是該表示怨恨。

然而,在中國的歷史上,這樣的愚蠢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孝惠帝繼位開始,中原大地頻繁的發生災難,雖然史書中對難民遭遇語焉不詳,但是一句偶爾提到有,“關中饑,米斛萬錢。詔骨肉相賣者不禁”。米斛萬錢是個什么概念,骨肉相賣又是一個什么概念?我特地請教了有關專家。解釋如下。

“清朝時一斛是十斗,一斗是十升,一升米大約有1.5公斤重吧。這樣看來,一斛米約為150公斤,即三百斤。當時的一錢購買力很難說清,不過可以根據其它物價推算出來個大概。我估計晉朝的一錢可能平均相當于現在的三、四角人民幣,或者說在一角到一元浮動,否則鑄錢所用金屬就比錢本身還貴了,得不償失。所以可以粗略地說,“米斛萬錢”相當于每斤米賣到十幾塊人民幣。但那時的度量單位據說比現在要小百分之三十左右,去麩技術也不如現在好,那這個數字就又要漲到二十幾元一斤粗米。如果按一斛是五斗的說法算,就還要翻番到一斤五十元以上!睂δ陜羰杖氩贿^兩、三千元的農民家庭來說,一年全部的收入只能購買不到一百斤米。

“骨肉相賣的意思其實就是:家長把自己的妻子兒女賣給別人,讓他們吃掉。在災荒年月,這也沒得說,一家人總不能全餓死,最佳選擇就是犧牲他人,讓那個最強壯的活下來,那個時代吃過人肉的還真不少!

我倒吸一口涼氣,好不容易才平靜下來。也許,“米斛萬錢”還真不算什么了不起。的確如此,那個時候的太傅何曾每日飯費需萬錢,還說沒有下筷的地方。何曾的兒子何劭更是“食必盡四方珍異,一日之供,以錢二萬為限”。

看史書記載五胡十六國的那段歷史。

“雍州以東,人多饑乏,更相鬻賣,奔迸流移,不可勝數。幽、并、司、冀、秦、雍六州大蝗,草木及牛馬毛皆盡。又大疾疫,兼以饑饉。百姓又為寇賊所殺,流尸滿河,白骨蔽野。劉曜之逼,朝廷議欲遷都倉垣。人多相食,饑疫總至,百官流亡者十八九!

“流尸滿河”,“人多相食”,這些字眼如此的觸目驚心,讀起來令人潸然淚下。

恍惚間,又想起遠古神話中那些讀起來同樣悲傷的災難。

《淮南子?覽冥訓》有“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監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

《淮南子?本經訓》有“至堯之時,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鍥俞、鑿齒、九嬰、大風、封稀、修蛇皆為民害!

然而那個時候還有英雄。

天雖然塌下來了,還有女媧。

“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

十個太陽,還有后羿。

“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殺九嬰于兇水之上,繳大風于青丘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鍥俞,斷修蛇于洞庭,禽封希于桑林。萬民皆喜!

那些有英雄的時代,仍是令人悠然神往。

然而當西晉面臨這同樣眾多天災的時候,那眾星捧月般閃亮登場的至高無上的皇帝竟然是個白癡。

天下荒亂,百姓餓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這句話就經典程度而言足以千古。

史書對惠帝的評價是“蒙蔽”,我倒覺得不如說是可愛。比起惠帝之后五胡史上出現的幾十位暴君來說,天真的惠帝真是可愛多了。

可愛的人大家都喜歡,難道不是這樣嗎?惠帝身邊的賈后,還有他那身為親叔伯兄弟的眾多王爺們,可都是滿心歡喜。

賈后和那八個王爺就遠遠沒有孝惠帝那么可愛了。就他們后來的所作所為來看,他們也不過是比白癡高一點的低能而已,不過在心狠手辣上倒是各擅專場,當然了,他們一意孤行,最后自取滅亡的驚人無知也是值得一提的。

只是,他們離救苦救難的英雄就差得太遠了。

我不由得掩卷沉思,究竟老百姓犯了什么錯,要遭老天爺的如此懲罰?究竟老百姓怎樣罪不可赦,老天爺竟然連一個救星也不讓他出來?

又想起明末年間流傳的一首民謠。

“老天爺,你年紀大,耳又聾來眼又花。老天爺,你年紀大,你看不見人來聽不見話。殺人放火的享受榮華,吃素看經的活活餓殺。殺人放火的享盡榮華,吃素看經的活活餓殺。老天爺,你不會做天,你塌了罷!老天爺,你不會做天,你不會做天,你塌了罷!你塌了罷!你塌了罷!”

生不如死,天塌了也好。

但是天又怎么會自己塌呢?

古人說,“天作孽,猶可違,人作孽,不可活”。

然而當天和人都作孽的時候,只怕是傳說中的英雄也無計可施了,周處的下場就可見一斑。

此刻想起惠帝的故事,又是別有一番感慨,惠帝說這句話的時候,還是一派天真,是真的無知無識。雖然可笑,卻不過一笑置之也就罷。但是類似的邏輯和詭辯卻廣泛出現于后世,甚至出現于今天。

最可怕的是,后世的很多統治者、職業史學家、御用文人們卻使用同樣的邏輯牽強附會的解釋,把個人利欲熏心的丑態說成是好像是大公無私的奉獻,把爭權奪利做出慘絕人寰的事情說得如同天花亂墜,讓人家還以為他是如何的委屈,如何的不得已。

他們比起惠帝來,簡直是猙獰了?墒沁@些人往往是衣冠楚楚,文質彬彬的國家精英。

“畫皮”這個詞用于形容他們倒很貼切。

成王敗寇,自然不會少了故意的混淆視聽,黑白顛倒,歌功頌德的,這樣的事情在中國歷史上屢見不鮮。甚至可以說見得太多,都麻木了。

這些,不提也罷。

引用布袋和尚的名字來結束這章。

說不得,說不得。

5.3.西晉傳奇

滅亡西晉之最力者,石勒也。

西晉的歷史成就了許多人的傳奇,但我以為石勒應該是傳奇之最。

熟悉那段歷史的人往往首先提到秦王符堅是最偉大的。

的確,在淝水大戰之前,符堅的表現不亞于中國歷史上任何一位圣君。但是,淝水大戰打敗后,符堅就好像判若兩人,其時前秦還是實力雄厚,完全有重振雄風的機會,可是符堅不能面對失敗,處理不好失敗后各方面的關系。這一點是符堅性格上致命的弱點,不能超越自己。

大敗并不可怕,曹操就經歷了赤壁之戰的慘敗,劉邦與項羽交戰,失敗了七十多次,但是他們能挺過來,能夠手下的文臣武將有信心繼續跟著他們,能夠最后戰勝對手。

而符堅,卻像項羽一樣,一次失敗就沒辦法爬起來。

肯定會有人提起慕容垂。

其人,不敗名將。早年戰敗東晉無敵名將桓溫。

淝水大戰后,在符堅兵敗如山倒的情況下,又是慕容垂站了出來,力挽狂瀾,僅僅憑一己之力敵住士氣高昂的北府軍,救了符堅。

在五胡史中,慕容垂絕對是一個神話,以至于后來一個“慕容垂死了”的謠言能夠使整個燕國軍隊崩潰。

這些說法的確很有道理,但是我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

我們知道,五胡指匈奴、鮮卑、羯、氐、羌。

匈奴最為我們所熟悉,其為患久已。五胡十六國中先后有劉淵建立的趙漢帝國,沮渠蒙遜建立的北涼王國,赫連勃勃建立的胡夏帝國。

鮮卑也是歷史久遠,西晉時期慕容?就名震天下,慕容?建立前燕帝國,慕容垂建立后燕帝國,慕容泓建立西燕帝國,乞伏國仁建立西秦王國,禿發烏孤建立南涼王國,慕容德建立南燕帝國。北魏帝拓拔嗣也是鮮卑族。

氐族有李雄的成漢帝國(五胡十六國之第一建國),符健的前秦帝國(至符堅時期盛極一時),呂光的后涼王國。

羌族有姚萇的后秦帝國(其后姚興繼位頗為興盛)。

而羯,幾乎是憑石勒一個人的力量使得羯族并列五胡之一。

石勒建立的后趙在當時四國并立(東晉、成漢、前燕、后趙)中是最大的。

羯族最后的結局很慘。

石勒死后,石虎(石勒之子,名將,嗜殺成性)篡奪了后趙皇位,窮奢極欲,當時石趙國道路上“死者相望”,十分凄涼,石虎是五胡時期有名的暴君。

石虎死后,冉閔(漢人,父瞻為石虎養子,史稱勇力堪比霸王)篡位,建立冉魏。不久即大開殺戒屠戮胡人,國中凡稍有點深目,須發發黃等胡人特征的,一律殺死。當時被冉魏政權所屠的胡羯達二十余萬,羯人因此滅絕。(東晉亦把冉閔視為屠夫。冉閔的政策導致了胡人空前的大聯合,最終招致了冉魏政權的快速覆亡。其冉魏政權只存活不到三年)

也許因為是悲劇,所以才使人為之心動吧。

石勒是羯人,羯人只是匈奴別部羌渠的后裔。那個時候,羯人相比于匈奴,地位還要低得多。

在當時的漢人眼里,匈奴人不過是野蠻人。而羯人更是劣等人種,可以任意抓起來做奴隸使用。

晉惠帝末年,并州饑荒大亂,石勒外出逃生,幾次被抓起來就當成奴隸給變賣。想必這段當奴隸的歷史給石勒很大的刺激,不久石勒召集王陽等八騎為盜,后又有郭敖等十騎投奔,成為十八騎。歷經多次的戰爭,最后投奔了劉淵,并且因為卓越的軍事才能受到重用。(劉淵死后,劉聰篡位,是為暴君;劉聰死后,名將劉曜篡位,其人曾破長安,擒西晉最后一個皇帝孝愍帝,后為石勒所敗。)

最為難得的是石勒克服了自己的民族偏見,克服了深仇大恨的內心陰影,這在當時是極為罕見的。

攻陷幽州后,石勒對王浚的降將作了調查,唯裴憲、荀綽家只有書百帙、鹽米各十余斛,其他將佐多資材巨萬。他對裴憲、荀綽大加贊賞,“吾不喜得幽州,喜得二子”一語成兩晉名言。

石勒十分重視民族關系。在征戰中能夠禮賢下土,集中漢族士人為“君子營”。推行“漢夷分治、漢夷互尊”的政策,很受好評。

史載后趙全盛時期“所轄之地南逾淮海,東濱于海,西至河西,北盡燕代”。這些不是僅靠簡單的征戰勝利能夠取得的成就。

而當時西晉頗有影響力的晉陽劉琨和南方的祖逖卻壯志難酬。

劉琨和祖逖就是歷史上聞雞起舞的那兩位。

劉琨早年是貴公子,生活浮華放蕩,后來在西晉嚴峻的社會現實中變成了愛國名將。

劉琨長期占據了晉陽,給匈奴的趙漢以嚴重威脅。

可是漢人的老問題總是在不恰當的時候發生,劉琨與幽州大將王浚不和,于是,本來是唇亡齒寒的兩人反而變得不共戴天。

王浚是個野心勃勃的家伙,石勒用計,王浚還真以為石勒愿意投降他,并且擁戴他做皇帝,于是誠摯邀請石勒到幽州來。

石勒打算去幽州襲擊王浚的時候,還是猶豫不決,擔心劉琨乘虛而入。石勒的軍師張賓指出“劉琨、王浚,雖同名晉臣,實為仇敵。若修箋于琨,送質請和,琨必喜我之服而快浚之亡,終不救浚而襲我也”。

最終果然如此。

等到劉琨驚覺石勒威脅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早已錯過良機。

不久,劉琨失去晉陽,投奔段匹單,被殺。

與劉琨同時的祖逖,在主政的左丞相司馬睿(后為東晉元帝)鎮守建康時候,慷慨陳詞,要求領兵北伐,收復失地。司馬睿哪里會想把北方的正統皇帝接過來奪自己的位置,于是就敷衍祖逖,僅授祖逖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的虛職,“給千人口糧,布3000匹,使自行募兵”。

祖逖率部曲百余家渡江,至中流擊楫而誓:不收復中原不回渡。

至淮陰鑄兵器,募集2000余人北上。先屯蘆洲,進據太丘。

317年,祖逖求得南中郎將王含和蓬陂塢主陳川的援助,說降樊雅,據譙城,解除石勒部將石虎對該城的圍困。

320年,祖逖擊潰石虎部將桃豹。鎮雍丘,數次遣兵攔擊石勒所部,其時后趙守卒歸附者甚多,黃河以南塢主多棄后趙歸晉。

祖逖繼續練兵積谷,準備進取河北。

321年,晉元帝看祖逖頗有進展,心下難安,派心腹尚書仆射戴淵(充任都督六州諸軍事,奪取祖逖兵權。祖逖深感北伐難成,憂憤成疾,于同年九月逝世。

322年,后趙軍乘機又入河南,祖逖北伐所克之地全部丟失。

于是,西晉最后的機會因為劉琨和祖逖的失敗而告終。

也許,歷史上本可以出現“劉琨的傳奇”或者“祖逖的傳奇”,然而五胡中只留下了“石勒的傳奇”。

如果漢人能夠在強敵入侵,岌岌可危的時候,能夠團結一心,不搞爭權奪利,因私廢公之類的事情,還是能夠演繹出很多漢人的傳奇故事。

比如岳飛,比如袁崇煥,他們固然演繹了傳奇,但是,他們本來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的。

也許,正是因為我們這樣的歷史,石勒的傳奇才更加可貴。

畢竟,石勒戰勝偏見和陋習。

而且,他成功了。

寫完這章的時候,又隨手翻起了《湯姆叔叔的小屋》,頗有感觸。

我們是應該對自己曾經和現在的偏見感到羞恥。

6.五胡縱論

說五胡史,不可不先辨民族之差異,文化之優劣,風氣之變遷,制度之改革。

何者?

五胡那段歷史給我們留下的是慘烈的教訓,民族矛盾以五胡時候的處理方法,只能是給各民族造成深重的災難。我們分析過去,是為了吸取教訓,避免重復同樣的錯誤。

后面所分析的民族、文化、社會風氣、政治制度等方面,話題起源于五胡,但是成因卻由于東漢、三國時期,而其中的某些規律卻又一直貫穿于整個中國的歷史,甚至遺毒至今。談歷史不能夠單純的就史論史,要主要的是能夠啟發今天的人,所以分析又不能只拘于五胡史。

例如政治制度中的“九品中正制”,起源于曹魏改良漢代賢良舉薦制,這種改良是有進步意義的。但是在晉朝就發展成為門閥士族制,就已經異化成為壟斷和特權的制度。東晉滅亡后,北魏漢化運動又將東晉的門閥制度完全吸收,這點又需要與北魏的漢化改革得失加以區分。所以必然要將前因后果說清楚。

又如晉朝的社會風氣是“清談”,起源于漢代的“清議”,那是知識分子的覺醒,以群體的積極態度出現在世人面前,但是慘遭兩次“黨錮之禍”,有骨氣也挺不過殺頭,于是“清議”變成了逃避現實的“清談”,而且隨著司馬氏的奪權,清談之風愈演愈烈。這些來龍去脈,雖然表面上不是五胡時候的事情,但是直接對五胡史造成深遠影響,不可不提。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如果只讀歷史,不知今天,不吸取教訓、不變通改進,那讀歷史也沒有意義。所以從五胡史中更多的應該是了解歷史,然后吸取其中的經驗教訓,而不僅僅是感嘆那些慘烈,然后又若無其事犯同樣的錯誤。

中國已經為這些偏見和迷信付出太多的代價了,已經足夠警醒中國人了。我們需要看到過去和今天,提出疑問和思索。本文雖然不無聯想豐富之嫌,但是以為這些教訓對今天有很大的幫助,若能避免,善莫大焉。

但愿是聞者足戒。

整個中國歷史上下數千年,千頭萬緒,錯綜復雜,不是短短數千字能表述清楚的,我試圖從五胡歷史的角度來看待這些問題,為強調重點,難免有牽強附會、斷章取義之嫌,更加上本人學識所限,紕漏在所難免。

不當指出,敬請指正,感激不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26550.html

相關閱讀:東晉哪位皇帝和皇后一起吃仙丹 致兩人先后去世
自亂陣腳的苻堅
東晉的時尚
魏晉史上的王戎和嶠遇大喪玩孝順竟為博名?
淺析書圣王羲之的藝術行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