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佤族文化 為何說佤族佤山是歌舞的海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傳統文化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到過佤山的人們,卻并不一定知道:佤山,是歌舞之鄉,是歌舞海洋。在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阿佤人喜歌好舞,能歌善舞。流傳于佤族民間的歌舞,題材廣泛,色彩斑瀾,獨具風格,蘊藏豐富,據不完全收集和統計,佤族舞蹈有21個種類,207個套路。按性質和內容劃分,有原始古老的祭祀舞蹈,有反映勞動、傳授生產技能的勞動舞蹈,有佳節喜慶、表現生活的自娛性舞蹈,有語匯豐富、舞姿優美的表演性舞蹈,有以摹擬仿實為主的各種動物舞蹈。

  佤族舞蹈真實、形象、生動地反映了客觀事物,再現了佤族的歷史風俗文化。同時,也折射出佤族的心理、性格和審美意識,并貫穿于民族演變、發展的全過程。這對于一個歷史上沒有文字的民族,可以說是民族歷史的“活化石”,在一定程度上透視、印證著佤族歷史,為佤族歷史的發展演變提供了生動的佐證。

  以表演形式劃分,佤族民間舞蹈有鼓舞、桿舞、刀舞、羽舞、笙舞、手巾舞、弦琴舞、鑼舞、笛舞。如木鼓舞、大鼓舞、象腳鼓舞、銅鼓舞、竹鼓舞屬于鼓舞;舂米舞、搗耳朵舞、掃帚舞、竹桿舞、棺材舞屬于桿舞;砍頭刀舞、剽牛舞、狩獵舞屬于刀舞;白鷴舞、烏鴉舞、畫眉跳腳舞、斑鳩點頭舞屬于羽舞;對腳歌、對穿花屬于笙舞。

  歌舞,在佤族的社會生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佤族民間,談古論今有歌舞,生產勞動有歌舞,談情說愛有歌舞,婚喪嫁娶有歌舞,祭祀活動有歌舞,休閑酒后有歌舞。

歌舞,表現和反映著阿佤人的生產生活,歌舞,渲泄著阿佤人的喜、怒、哀、樂。生產勞動之余,大家相互邀約喝酒,踏歌起舞,時常通宵達旦。因而,專業或業余文藝工作者對其加工提煉后,一些民間歌舞如木鼓舞、甩發舞等大放異彩,風靡全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34946.html

相關閱讀: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