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剩男剩女勵志的榜樣
多大年齡未婚就進入剩男剩女之列?周代有“男子三十,女子二十”結婚一說,而且一位傳說中的人物就是如此—大禹。
《吳越春秋》載:“禹三十未娶,行至涂山,恐時之暮,失其制度!边@位年屆三十當時最忙碌的公務員,在走群眾路線時來到了涂山參加一個批評與自我批評會后,深刻認識到結婚的重要性,遂娶涂山氏結束童子身。大禹的確是剩男剩女勵志的榜樣,但從古代人均年齡較低來看,男人到三十結婚不太可能,一般而言,過了二十不婚便是剩男。
孔子認為“男子二十而冠,有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而嫁,有造人之道”。
歷朝歷代亦有適婚年齡規定。越王勾踐有令:“男子二十不娶,女子十七不嫁,要罪其父母!睍x武帝泰始九年(273年)令:“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北敝芪涞塾性t:“自今以后,男年十五,女十三以上……所在軍民以時嫁婚。”
大唐詩人李頎《古意》記載,“遼東小婦年十五”,李白的《長干行》有稱,“十四為君婦”,后來玄宗有敕:“男年十五,女年十三,聽婚嫁。”大宋時代,司馬光在《書儀》中稱,“婚齡男十六以上,女十四以上”。元明清之后,大抵如司馬光所言。
由此可見,中國古代男子二十歲以上,女子十六歲以上未婚就成了“大齡青年”。
梅妻鶴子——剩女的某格高
在“無孝有三,無后為大”的中國傳統社會,不認同這個主流價值觀的剩男剩女需要勇氣。
荷?丈人雖然有勇氣陰陽怪氣地調侃周游列國的孔子,但他卻沒有勇氣成為剩男,孔子在他的家里見到了丈人的兩個兒子。
中國第一個因為信仰(為了長生不老)成為剩男的,也許是東漢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佛學傳入后,漢人世界第一個皈依佛門的剩男是北魏時期朱士行(法名八戒),他也是第一個西行取經的出家人,千百年后在吳承恩的筆下他從“朱八戒”成了蠢笨、慵懶的“豬八戒”。
第一個女尼是東晉彭城(今徐州)仲令議,她的父親官至武威太守,她在洛陽聽了來自?賓國(今克什米爾地區)高僧智山講佛后潛心為佛,并于公元357年受戒。五胡亂華時的后趙有女尼在都城鄴修行,前燕時多至200女尼。
在儒家統治的世俗社會這些剩男剩女不入流,但北宋的林逋把這個世界的逼格提升了好幾千米。
這位處士隱居杭州孤山,不娶無子,而植梅放鶴,稱“梅妻鶴子”。他的《山園小梅》詩中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是梅花的傳神寫照,為千古絕唱。南宋孤山修建皇家寺廟,獨留下他的墳墓。
舉案齊眉,好大一塊牌坊
主流的儒家思想似乎不想放棄對剩男剩女的關心,于是在這個世界立了一個牌坊,掛了牌匾,上書“舉案齊眉”四字。
故事男主角姓梁,叫梁鴻,字伯鸞;女主角姓孟,叫孟光,字德曜。梁鴻的父親是城門校尉,封為修遠伯,早亡,太學畢業后在上林苑養豬(不要認為現在北京大學畢業后養豬就了不起,梁生早就干過),不小心著火燒毀鄰家的財物,因家貧不能賠償只好給鄰看門。世人聞其賢德愿與之婚姻而不得。
同縣一位三十歲的老剩女,體肥而黑,力可舉臼,非賢如梁鴻者不嫁。長得難看,眼光還很高,典型的自戀型人格。可沒想到,兩人真的結婚,梁鴻嫌孟女衣綺縞,傅粉墨,估計是覺得她長這么難看,越打扮越不舒服。于是猛女改變裝束著布衣,隱于世,與鴻生舉案齊眉。
孟光應是史上明確記載的第一個剩女。可惜她背著“舉案齊眉”這個牌坊,與漢水的游女相比,少了幾分古風余韻。
據馮至先生考證,杜甫是一個剩男,他在三十歲后才娶了老婆。與孟光不同的是,剩男時期杜甫的肉體與靈魂都盛著大唐磅礴氣韻與家族貴族底蘊,沒有一絲漢人以孝、隱的形式搏取名譽的功利色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37306.html
相關閱讀:夏桀簡介,夏桀亡國,夏桀夏朝亡國之君,歷史上著名的暴君
夏侯嬰中國第一好司機 曾給四任皇帝趕過車?
李維明:追尋二里頭文化的真相
大禹改禪讓為繼承的背后原因:母系社會已經解體
夏帝胤甲簡介 傳說在位時天空中出現了十個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