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大豐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周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中國西周早期的青銅器。因銘文中有“王又大豐”句而得名。又稱天亡簋,是武王臣屬天亡所作祭器。傳說于清代道光帝年間于陜西岐山出土。高24.2厘米,口徑21厘米。圓形,侈口,腹微鼓,四獸耳垂珥,圈足下附方座,造型端莊穩重。腹及方座飾卷體夔紋,奇詭神秘。腹內底部鑄有銘文8行、76字,記述武王舉行大禮,命助祭的天亡祭祀文王及上帝;并談l]周武l]受文王佑護嗣l]周文l]l]商l];天亡為稱頌武王功德并記述自己所受恩寵而鑄此器。今l]中國歷史博物l]。

據傳l]清l]道光l]年間(1821~1850)在陜l]岐l]出土。曾歸清末著名金石l]陳介l]收藏,現為中國歷史博物館重要藏品之一。此器制作樸厚,紋飾精美,銘在器內底部,銘文記武王克商,西歸宗周,于辟雍祭天,頌揚先王功烈,及作器人天亡輔助武王舉行祭祀,受到賞賜等內容。它為研究周初立國情況提供了重要史料。

銘文字形參差錯雜,變動不居,在拙樸散亂中顯示運動與和詣之美,有輕有重的筆畫在某種程度上有自然書寫帶來的筆墨痕跡。其銘文用韻協調,開創了千古詞賦先河,也是我國韻文的最早表現形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37324.html

相關閱讀: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周公
姬瑕
周朝中國的社會形態改革:奴隸逐漸變成了自耕農
伯夷
后稷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