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歷史上的蘭陵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晉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近期電視劇《蘭陵王》熱播,廣大網友對歷史上的蘭陵王也是非常關注,小編整理資料給大家介紹歷史上的蘭陵王!   √m陵王名為高長恭(約541年—573年)    蘭陵王生平簡介  蘭陵王名為高長恭(約541年—573年),一名高孝?,是北齊文襄帝高澄第四子,東魏大權臣北齊奠基人大丞相高歡之孫,封為蘭陵王! √m陵王身世撲朔迷離    蘭陵王的父親是北齊高祖神武皇帝高歡的長子文襄皇帝高澄,而母親卻連個姓氏也沒有,這使得他的身世變得撲朔迷離。《北齊書》中載:“蘭陵武王長恭,一名孝?,文襄第四子也。”又載文襄六男中:“文敬元皇后生河間王孝琬,宋氏生河南王孝瑜,王氏生廣寧王孝珩,蘭陵王長恭不得母氏姓,陳氏生安德王延宗,燕氏生漁陽王紹信。”    容貌超凡脫俗    《北齊書》、《北史》中說他“貌柔心壯,音容兼美”;《蘭陵忠武王碑》中說他“風調開爽,器彩韶澈”;《舊唐書·音樂志》中說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話》中說他是“白美類婦人”。可見,蘭陵王的美確是不容置疑、超凡脫俗的!   ⌒愿衽c將士共之    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    北齊蘭陵王長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對敵。嘗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齊人壯之,為此舞以效其指麾擊刺之容,謂之《蘭陵王入陣曲》! 〗疖鈬擅   『忧迦辏564年)十二月洛陽之戰時,北周攻擊洛陽一帶地區,圍城卻沒有攻下。段韶、斛律光與高長恭奉命前往救援。段韶利用謀略打敗北周軍隊,高長恭帶了500名騎兵沖進北周的軍隊,到達被圍的金墉(現今河南洛陽東北故城)城下,因為高長恭戴著面具,城中的人不確定是敵軍或是我軍,直到高長恭把面具脫下來讓大家看到他的面貌,哪里不平哪有蘭陵王,之后高長恭成功替金墉解圍,北周軍隊最后放棄營帳撤退。這場戰役是高長恭最受注目的戰役。根據《北齊書》的記載,士兵們為了這場戰役而歌誦他,后來就變成知名的《蘭陵王入陣曲》。同年十二月,他被任命為尚書令!   v封郡公    他后來歷任司州、青州與瀛州的地方首長。武平元年(570年)七月,被任命為為錄尚書事。武平二年(571年)二月擔任太尉。同年三月,與太宰段韶、右丞相斛律光聯合進攻蹺谷,抵御北周宇文憲的攻擊。五月,段韶包圍定陽城,而北周汾州刺史楊敷堅守住城池,段韶久攻不下。段韶病倒之后,由高長恭接替統領全軍,他成功的利用伏兵擊敗了從城中撤退的楊敷軍隊。武平三年(572年)八月,他被任命為大司馬,武平四年(573年)四月擔任太保。他前后因各項戰功被封為巨鹿郡、長樂郡、樂平郡、高陽郡等郡公。    遭帝猜忌    在洛陽之戰后,北齊后主高緯曾問高長恭說:“這樣沖進敵陣之中,如果不小心發生意外怎么辦?”高長恭回答說:“國事就是我們的家事,在戰場上我不會想到這個。”而后主因為他說的“家事”,又聽到士兵們唱的《蘭陵王入陣曲》,開始猜忌他會謀反!   《栔畱饡r,高長恭代替段韶的職務統率軍隊,但是常常收取賄賂,累積財富,屬下尉相愿問他:“您既然受到國家的委托,為什么要如此貪心呢?”高長恭沒有回答,尉相愿繼續問:“是不是因為邙山之戰大勝,您害怕功高震主,遭受忌妒,而要作令人看不起的事情呢?”,高長恭說是的。尉相愿說:“如果朝廷真的對您有所妒忌,這件事情更容易被當成是罪名,不能避禍反而更快招來禍害。”高長恭流淚屈膝問尉相愿解決的方法,尉相愿說:“您之前已經立下戰功,這次依然打勝仗,聲望太大,最好之后都裝病在家,別再管國家的政事。”高長恭同意他的說法,可惜沒有辦法成功退出!   √m陵王被毒身亡    武平四年(573年)五月,北齊后主高緯派遣使者徐之范送毒酒給高長恭,高長恭跟妻子鄭氏說:“我對國家如此忠心,哪里有辜負皇帝,而要賜我毒酒?”妻子回說:“為什么不親自當面去跟皇帝解釋呢?”高長恭說:“皇帝怎么可能會見我?”之后就飲酒而死 。妻子鄭氏則進入佛門。追贈太尉,謚號武王!   √m陵王威名美譽    蘭陵王一生參加了數次戰役。其中廣為傳頌的一次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邙山大戰”。公元564年,北方草原的突厥和黃土高原的北周對北齊發動進攻,北齊重鎮洛陽被北周十萬大軍團團圍困,北齊武成皇帝急忙調集軍隊前去解圍。在洛陽城外,北齊援軍發動了一次次進攻,都被北周軍隊擊潰,眼看就要面臨全軍覆滅的境地。這時,受命為中軍將的蘭陵王戴著“大面”,身穿鎧甲,手握利刃,率領五百精騎,奮勇殺入周軍重圍,勢如破竹,一直殺到洛陽城下。守城的北齊軍隊被困多日,不敢貿然開門,蘭陵王摘下面胄,城上的北齊軍立即歡呼起來,打開城門,與城外大軍合兵一處,奮勇殺向周軍,周軍大敗。《北齊書》書載:“芒山之敗,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之下,被圍甚急,城上人弗識,長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謠之,為《蘭陵王入陣曲》是也。”又有史書記載:周軍“丟棄營寨,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軍資器械,彌滿川澤。”正是這次大捷,使得蘭陵王威名遠揚,北齊皇帝加封他為尚書令!   √m陵王不僅驍勇善戰、屢建戰功,而且忠以事上,和以待下,在士兵和當時社會中廣有威名。北齊書記載:他“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即使是對自己的“政敵”,他也能夠做到寬厚以待。史載,當初長恭在瀛州時,行參軍陽士深上表告發他貪贓枉法,長恭因此被免官。等到高長恭東山再起,引兵進攻定陽時,陽士深剛好在高長恭營中聽命,因此非常害怕高長恭會借機報復殺害自己。為此,高長恭安慰他說:“吾本無此意。”可陽士深心中仍不踏實,非要央求懲罰。高長恭只好找了一個小過失,打了陽士深二十板子,好讓他安下心來!侗饼R書》還記載了他一個非常“平民化”的動人細節。說一次他上朝時,跟隨他的“仆從盡散,唯有一人,長恭獨還”,事后高長恭竟不以為意,“無所譴罰”!   ∏旯徘骸短m陵王入陣曲》    在“邙山大捷”中,北齊武士們持假面歌舞慶祝勝利,誕生了廣為流傳的《蘭陵王入陣曲》。后該曲定格為著假面指揮擊刺的男子獨舞。曲調悲壯渾厚,氣勢不凡,古樸悠揚,描寫了當時的壯烈場面和激越情感!   〈饲Q生后,在民間流傳很快,隋朝時期,被正式列入宮庭舞曲。中唐時期唐玄宗李隆基定其為“非正聲”,下詔禁演。后漸漸褪去武曲本色,演變為“軟舞”。南宋時期又演變為樂府曲牌名,稱之《蘭陵王慢》,有越調和大石調之分。用越調演唱時,分三段,二十四拍,毛開在《樵隱筆錄》里說“至末段,聲猶激越”,還有“遺聲”可尋。而大石調演唱的《蘭陵王慢》,則分前后段,十六拍。按王灼《碧雞漫志》說法,已經“殊非舊曲”了。以后,該曲在我國漸漸失傳。幸運的是,唐時傳入日本的《蘭陵王入陣曲》保留了幾份真實面貌。日本古代五月五日賽馬節會、七月七日的相撲節會、射箭大賽等慶祝勝利時,都要反復演奏此曲。直到現在日本奈良元月十五日“春日大社”舉行一年一度的日本古典樂舞表演時,《蘭陵王入陣曲》仍作為第一個獨舞表演節目。日本人將其視為正統的雅樂,格外珍視,對其保留和傳承有著一套十分嚴格的“襲名”與“秘傳”制度,使得我們有幸在千年之后,還能欣賞到原汁原味、壯懷激烈的蘭陵舞曲。1986年,河北磁縣文物人員通過日本專家找回此曲。1992年9月6日,也就是該曲問世后的1428年,在邯鄲市文管人員馬忠理組織下,日本奈良大學教授笠置侃一等人率領的雅樂團在磁縣蘭陵王墓前供奉演出了此曲!短m陵王入陣曲》從此又得以回歸故里!   v史評價蘭陵王    究其蘭陵王的一生,談不上波瀾壯闊,也算不得精彩傳奇。史書上僅以四百多字的傳記,略述他的生平。千百年后,當我們想竭力了解他時,卻發現他的歷史面貌如此模糊,只能在與同時代的人物對照中,隱性發掘他的事跡!   ∪缃,在河北磁縣城南5公里的劉莊村東,還可以看到他的墓碑,上有“齊故假黃鉞太師太尉公蘭陵忠武王碑” 篆書字樣。有趣的是,在民間的記憶中,蘭陵王的形象卻是出奇的鮮活!   ∑渲袀髡f最多的就是這位英俊的王子因為太過俊美,所以每次沖鋒陷陣時,都會帶上一副錚獰的鐵面具。這個傳說固然生動,可在正史中找不到足夠的證據。如果他真和北宋時被稱作“狄天使”的狄青將軍一樣,“臨敵被發、帶銅面具”,有如此出采的將軍風姿,嚴謹而細心的史官是不會不做記錄的。譬如《北齊書》里就曾記載,在蘭陵王的祖父高歡時代,敵方的將軍蔡佑穿了一套新式的“明光鐵鎧”(其式樣可參看高洋墓里的持盾陶俑)而被稱作“鐵猛獸”的動人細節!   ∧敲催@個煞有介事的傳說源頭又是從何而來呢?我們不得而知,不過,早在唐朝時這個傳說就已經定型。崔令欽在《教坊記》里記述“代面”(又稱大面)戲起源北齊時,就捎帶記載:“蘭陵王長恭,性膽勇而貌婦人,自嫌不足威敵,乃刻木為假面,臨陣著之。” 而在段安節《樂府雜錄》里,進一步演繹“以其顏貌無畏,每入陣即著面具,后乃百戰百勝。”只可惜把蘭陵王誤記為“神武弟(應是神武孫)”。由此觀之,搞藝術的并不在乎歷史的真偽。反倒是善意的想象和不太離譜的傳奇,反而能為藝術增添動人的色彩。    在正史里提及此事時,只是提及邙山大捷后,“武士共歌謠之,為《蘭陵王入陣曲》是也。”鮮卑族本就能歌善舞,蘭陵王又是“音容兼美”,音樂造諧頗高,因此帳下的軍士填詞譜曲,作《蘭陵王入陣曲》,一來可作頌歌敬獻領導,二來可作軍歌鼓舞士氣,也自在情理之中。不過,后來與面具扯上關系,由簡單的歌謠轉變為壯美的舞曲,再升華成華麗戲曲,倒是與軍士無關,而是與北齊發達的俳優文化有關!   ⊥瑯恿魈手r卑族血液的唐朝,后來完全繼承了北齊的俳優文化。其中,以創立教坊的唐玄宗最為癡迷,貢獻也最為突出。《舊唐書?音樂志》稱:“歌舞戲有《大面》、《缽頭》、《踏謠娘》、《窟壘子》等戲,玄宗以其非正聲,置教坊于禁中以處之。”也就是說,這些多是緣自北齊的歌舞戲,“戲弄”的娛樂色彩太重,無法當作正統的雅樂、宴樂、法樂等“正聲”,可唐玄宗又是喜歡不得了,那就干脆設個教坊,專心用來表演散樂百戲!   ≡谄G麗的脂粉香氣中,被徹底娛樂化的《蘭陵王入陣曲》也漸漸褪去武曲的本色,漸變為“軟舞”。到了南宋時期,又演變為樂府曲牌名。按王灼《碧雞漫志》的說法,已經“殊非舊曲”,早與悲壯激烈的戰場節奏無關了!   ⌒疫\的是,唐時傳入日本的《蘭陵王入陣曲》倒是保留了幾份真實的原貌。和唐玄宗一樣,日本人也非常喜愛蘭陵舞曲,而且要寬容得多,引入日本后,視為正統的雅樂。另外,由于對于引入的盛唐藝術非常敬仰,也格外珍視,日本對其保留和傳承,有著一套十分嚴格的“襲名”與“秘傳”制度,我們也有幸在千年之后,還能欣賞到原汁原味、壯懷激烈的蘭陵舞曲!   ≈档靡惶岬氖,公元1992年,時值《蘭陵王入陣曲》誕生1428周年,日本雅樂團訪問磁縣,到蘭陵王墓地參拜、 供奉演出了著名的《蘭陵王入陣曲》。除卻穆重的音樂和精美的服飾外,最吸引人的便是那張頭頂飾有辟邪神獸,高鼻深目,表情兇狠的華麗面具了。    當然,這一切可能都與蘭陵王無關?缮屏嫉娜藗,還是情愿相信這位悲情的英俊王子,曾經就是戴著這樣華麗的面具沖鋒陷陣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37383.html

相關閱讀:淺析書圣王羲之的藝術行為
東晉哪位皇帝和皇后一起吃仙丹 致兩人先后去世
東晉的時尚
自亂陣腳的苻堅
魏晉史上的王戎和嶠遇大喪玩孝順竟為博名?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