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瑤族藥文化 瑤族人和藥浴有著怎樣的關系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傳統文化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自古以來,瑤族人民雖然居住條件差,文化水準低,但他們卻酷愛清潔。不論嚴冬臘月或是夏日酷暑,每天勞動后都要洗澡。他們洗澡不同于其他民族只有清水一盆,而是用藥水洗,俗稱藥浴。

  據調查,居住在廣西金秀龍勝、忻城、上林、馬山、都安等縣各支系的瑤族人民及湖南的花瑤都有藥浴的習慣。

  瑤族藥浴的藥材是采用當地盛產的草藥。一次藥浴所用的草藥,少則幾十種,多則上百種。這些藥都是平時勞動之余就已采回的,有的是房前屋后野生的,或是種在菜園里的,所以用時非常方便。所用藥物因地制宜,功能多種多樣,有清熱解毒、祛風散寒、舒筋活絡、滋補氣血等等。藥浴時,常根據不同對象、不同季節或不同疾病選擇不同藥物。通常新生兒及產后婦女多選用溫補和消炎作用的藥物,比如大血藤、五指毛桃、九節風、鴨仔風、穿破石、杜仲藤等,這樣可預防產婦及新生兒的各種感染,滋補氣血,促進產婦子宮復舊。

產后藥浴,人們稱這為“月里藥浴”。許多瑤族婦女,產后經過藥浴等調養保健,產后十天左右就能上山參加體力勞動。同時新生兒往往有隨母藥浴的習慣。勞動后淋雨受寒,也要進行藥浴,可起到溫中散寒、舒筋活絡及恢復體力、預防風濕的作用。常選藥物為老姜、米酒、大發散、小發散、桃樹葉、青蒿等。老年人也很注重藥浴,一般多用活血溫補之藥,如大鉆、小鉆、大血藤、扶芳藤、青春藤等。這無疑對促進機體新陳代謝,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是很有幫助的。

對患有風濕骨痛或外傷后遺癥者,則多選用祛風散寒、活血化瘀、強筋健骨之藥,如山蒼子、木滿天星、九節風、大駁骨、小駁骨。松筋藤、毛杜仲等,這些藥物可起到舒筋活絡、恢復肢體功能等作用。若患有鶴膝風、肩周炎、坐骨神經痛及骨質增生等風濕痹痛,常選用祛風散寒、除濕、活血鎮痛之品,如大鉆、小鉆、十八癥、四方藤、兩面針及各種有刺的木本及藤本植物。

  許多地區的瑤族還有應節進行藥浴的習慣,如時令佳節或年終歲尾,男女老幼都進行藥浴,如農歷五月初五,廣西的忻城、上林、馬山、都安、金秀等縣的瑤族,這一天上午家家戶戶都派人上山采集“百草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43249.html

相關閱讀: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