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白族民俗 白族的民俗活動“春社”是怎樣的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傳統文化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在各家各戶滿栽滿插“關秧門”之后,不少白族村寨里的老人,都要選擇一個“黃道吉日”,舉行一次祭祀土神的“春社”活動。

  舉行“春社”活動的地方,一般都在位于山頭嶺角的寺廟溶洞中。

  這一天,村寨里一些熱心熱腸的大姑娘小媳婦趕早市早街,打酒稱肉買蔬菜。

  早飯后,老人們就相互邀約,走一陣歇一會地上山。到達目的地后,有時一邊眺望山下的鄉村田野,指指點點,談談農事;有時三人一伙五人一群,說古道今,擺龍門陣;有時在草坪上圍成一圈,打霸王鞭,唱大本曲;有時吹笛彈弦,合奏洞經音樂……這其間,專門為老人們燒茶水的小青年,頻頻給老人們端送上一杯杯后勁十足的“雷響茶”,香氣飄溢的米花茶。茶好飯熟之后,老人們點著香火,擺好筵席,開始“上祭”,并說上一些諸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人壽年豐”、“民富村安”的吉語頌詞。待“田公地母”、“五谷神王”、“六畜大王”這些“土神”們“享祭”過后,老人們才席地而坐,男女“分席”,慢慢吃喝,并用“看雞頭骨”的方式“占歲之豐歉”。

  夕陽在山,人影散亂。酒足飯飽的老人們取道下山。這時,不少年輕人和少年兒童,特意趕來攙扶家里的老人。其場面情景,就如唐詩《社日》中所描述的那樣:“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昂嵐淖冯S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白族春社祭祀活動,源遠流長,并成為農事活動的內容之一。明代大理白族學者楊士云的《栽罷》一詩,也從一個側面描述了白族春社習俗的場面情景:

  栽罷田頭脫笠蓑,

  濁醪辛苦味偏多。

  醉余濯足盈歸路,

  爭唱田家踏踏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44846.html

相關閱讀: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