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節日,除必備節日食品之外,還要進行拜佛、祭天和敬祖等祭祀活動。年節最為隆重。自臘月起家家都要置辦年貨、殺豬、磨豆腐、舂餌塊和糯米粉。除夕時,各家主事人都要帶著飯菜、茶酒用托盤順著天地、大門、水井、灶神、祖先牌位的順八進行祭拜。然后全家人吃團圓飯。隆重的團圓飯在餐桌中央擺一個大的銅火鍋,必上豬頭肉,周圍有八大碗寓意深刻的日菜肴。如:藕有眼寓意開竅通暢;蒜苗白語意“順”寓意萬事通順;燒魚寓意富富有余等。大年初一早晨要煮湯圓,有的做面條,都寓意團圓、和順、益壽等美好的祝愿。從初一到初五,每天吃什么都有一定的規范。
居住在碧江的白族,過年的方式與其他地區不同,在碧江的白族把一年分成十三個月,年節則在13月的下旬屬豬或屬蛇日進行。除夕晚全家都要先祭樹神,而后全村要一起聚餐。在其他一些節日里,除要殺豬或宰羊置辦酒席外,還要有應時的食品。如三月街要有各種蒸糕、涼粉;清明節要涼拌什錦;端午節包粽子,喝雄黃酒;栽秧會吃栽秧肉、炒蠶豆;六月二十五日火把節吃甜食和各種糖果;中秋節吃白餅、酥餅;嘗新節吃摻新米飯等。
中元節和祭天是專門祭祀性節日,特別是每年陰歷七月的中元節,是祭祀祖先亡靈的節日,如果是新喪之家祭祀更要隆重,屆時要準備八大碗饌肴祭奠,其中有千張肉、排骨、酥肉、釀茄子、百合、羊肚菌,以及膾魚包肉餡,每道菜不僅用料講究,做工精備,并且要富有觀賞價值。如是直系親屬或姻親戶,在發喪前還要做名為“三滴水”全席來吊唁。所謂“三滴水”全席是指有果品、牲禮(做成鳳魚獅象狀的菜肴)和八大碗三大類。
尤其鳳魚獅象四道菜形象逼真,其中的象是用煮熟的豬肚做象身,用一段豬腸做象頭和鼻子,栩栩如生,極富觀常價值。另外還有祭天、拜佛會等祭祀活動;但拜佛會的食品與其他祭祀活動的食品不同,需要吃齋、置辦素席,所有的菜肴都用豆腐、涼粉、芋頭、藕等制作成肉狀菜肴。
當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戀時,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禮時新娘要下辱房制作“魚羹”;婚后第一個中秋節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現新娘的烹調技藝;槎Y斯間講究先上茶點,后擺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盤、四盆、四碗)席。白族好客,無論平時或節日,若有客至都要先奉沈茶,并且連斟三道,稱三道茶。為客人斟茶不能斟滿,民間有“酒滿敬人,茶滿欺人”之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46656.html
相關閱讀: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