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廢立太子:令明君英主頭痛的權力繼承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明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河南靈寶有過一座高臺,名曰“歸來望思臺”,它是漢武帝下令修筑的。晚年的漢武帝常站在這個臺上老淚縱橫呼號、思念他的兒子。漢武帝年近而立時,他心愛的衛子夫為他生了第一個兒子劉據,漢武帝欣喜異常,衛子夫因此成為皇后,這位嫡長子年僅7歲就名正言順地被立為太子。
  
  幸運而又不幸的是,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罕有的長壽皇帝,在位時間更長達54年,曾經心愛的衛子夫也逐漸年老色衰,漢武帝卻從沒有斷絕新寵。衛子夫即使貴為皇后,也不能經常見到皇帝。太子的舅舅、大將軍衛青去世后,太子失去了政治上的堅強后盾。隨著太子成年,父子倆也產生了政見分歧。漢武帝窮奢極欲,大興土木,四處游歷,再加上征伐不斷,民力愈加疲憊,國家財政也瀕臨崩潰,太子對此很不滿意,與父親發生了多次爭論,父子間日漸生疏,芥蒂漸生。年過六旬的漢武帝又寵愛上了一位年僅十幾歲的少女,并且生了一個兒子;晚年得子的漢武帝對這個名叫弗陵的小兒子寵愛異常,甚至將他母親的居所命名為“堯母門”。堯是上古的圣王,太子因此憂慮日重,是不是父親要廢他改立小兒子?
  
  廢立太子是一項高風險高收益的政治投機,自然有一些風險投資家在觀望形勢,江充就是其中一位,由于他和太子有過矛盾,擔心太子繼位后會處罰他,因此廢除太子他將是一個受益者。機會來了,晚年的漢武帝一心想長生不死,同時又特別擔心被人謀害,自我封閉,深居簡出,與太子、大臣的聯系只通過江充之流地位低下但大權在握的寵臣進行。江充誣陷太子和皇后利用“巫蠱”術詛咒謀害皇帝,疾病纏身的漢武帝竟然輕信,命令江充調查,太子忍無可忍殺了江充,又被宦官誣告為謀反,只得武力相向,最終被逼出逃自殺。事后漢武帝了解了事情的真相,追悔莫及,在太子自殺地修建了“歸來望思臺”。
  
  時間過去了1700多年,北中國的一個夜晚,一頂大帳篷中,一位老人痛哭流涕地捧著一紙文書宣讀,他的周圍環跪著一群人。這是中國歷史上另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康熙,正在宣讀廢太子詔,讀完后他立即暈倒在地,接下來的六天六夜里他痛苦得無法入眠,隨即中風,導致右半身癱瘓。三十多年的培養和期望廢于一旦,而此時的康熙已經步入晚年,皇位繼承的問題迫在眉睫。
  
  太子胤?是康熙的嫡長子,皇后赫舍里氏因他難產而死,因此康熙對他特別鐘愛,剛滿周歲就被立為太子?滴醯勖刻煊H自為幼小的太子講授“四書”、“五經”,然后又傳授治國之道,帶他外出視察,體察民情;侍6歲(虛歲)正式入學,康熙延請多位名儒擔任老師,他也沒有讓父親失望,先天聰穎,進步顯著:“通滿、漢文字,嫻騎射,從上行幸,賡詠斐然”。康熙幾次出征或外出時,讓太子鎮守京師,全權處理政務,獲得臣工上下交口稱贊,康熙也“不勝喜悅”,夸獎太子“辦理政務,如泰山之固,故朕在邊外,心意舒暢,事無煩擾,多日優閑”,而且認為太子非常誠懇、孝順,再加上太子一表人才,康熙非常喜愛滿意,認為江山托付有人,對他寄予了最大的希望。
  
  康熙同樣是一位長壽皇帝,在位時間更是創造了中國之最,長達62年,而胤?已經由幼兒而少年,由少年而青年,由青年而中年,足足做了30多年的太子,以致他自己也抱怨:從古至今哪有40年的太子?也許是因為當太子的時間太長,加上康熙過分的寵愛驕縱,沒有制約的太子無法無天,經常索要臣下財物,截留貢品,毆打貴族、大臣,甚至恣意殺人。更讓康熙心寒的是,太子在父親、兄弟生病時表現出來的漠不關心,這讓幼年父母雙亡而非常重視親情的康熙極度不滿,但康熙將這種不滿隱忍了20年,用最大的耐心包容太子。在此過程中,太子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太子黨,以當朝大學士索額圖為首。太子是未來的皇帝,太子黨將未來押在太子身上也很正常,可以獲得未來豐厚的回報。在太子黨的要求和康熙的縱容下,太子的待遇與皇帝一樣,權力也越來越大,直接威脅到了皇權。康熙四十七年皇帝出巡,太子在夜間多次靠近康熙的帳篷窺視,一直擔心自己被謀殺、皇位被篡奪的康熙終于忍無可忍,當眾宣布廢除太子并將其軟禁。在康熙余下的歲月中,他被皇位繼承問題困擾、折磨,隨后經歷了太子廢而復立,立而復廢,諸皇子結黨爭奪皇位,他一直擔心自己會被兒子們謀害,英雄一世的老皇帝被兒子們拖入了痛苦、絕望的晚年。
  
  人治時代,國家領袖不由民眾選舉產生,而是由上一任領袖挑選,當血緣關系成為決定人選的首要條件時,它可以用親情和信任保證繼承的順利、平滑,能將權力繼承的糾紛和風險降到最低。這就是為什么古今中外的人治國家都不約而同采取血緣繼承的原因,因為它是人治社會最合理的繼承制度。雖然中國歷史上有禪讓的傳說,即只以才能而選擇沒有血緣關系的能人繼承,但歷史的真相更可能如《竹書紀年》記載的“舜囚堯”,而不是后世修飾的溫情脈脈的禪讓。即便是親情,也無法防止權力繼承中的爾虞我詐,甚至拔刀相向,父子、兄弟為了皇位相殘的事件,史不絕書。漢武帝、康熙都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英明果斷、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光耀千古,就連他們都處理不好父子血親間的權力繼承問題,那么彼此間沒有血緣的外人,又憑什么敢說自己有超過漢武帝、康熙的能力,來處理好這個千古難題呢?
  
  沒有血緣的繼承,在人治時代非常容易出現暴力式的權力更迭,而且權力斗爭的雙方常常要披一層政見不同的外衣來掩蓋其赤裸裸的內核,因此會將高層的權力斗爭波及到社會,平民百姓會成為斗爭的砝碼和犧牲。血緣繼承的君主制當然不能恢復,因此文明國家只能通過法治的途徑,由民眾選舉各級政府,正是為了將權力更迭的成本和風險降到最低,避免權力斗爭禍及民眾、國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47202.html

相關閱讀:李之藻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明朝人的性觀念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