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畬族民歌 畬族的民歌有什么特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傳統文化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各個民俗文化都是當地人民的勞動結晶。畬族民歌隨處可見,以畬語歌唱的形式表達。畬族的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齊唱等。大多是在重要節日、田間勞作和探親訪友的時候便以歌對話。那么,下面一起深入畬族文化看看他們令人迷醉的畬族民歌吧。

畬族是中國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廣東、安徽五省六十多個縣、市的部分山區。閩東、浙南是畬族的主要聚居地。畬族有悠久的歷史!爱尅弊,意為“刀耕火種”,用作民族名稱始于南宋末年。元代以來,“畬民”作為畬族的專有名稱,普遍出現在漢文史籍。最遲在7世紀,畬族就已經定居在閩、粵、贛三省的交界地區。

歌俗

歌俗主要有攔路情歌、來客“比肚才”、“做表姐”、“做親家伯”等。歌會主要有農歷四月“分龍節”在福安穆陽一帶蘇堤山的牛石崗歌會,六月初一在福安留洋白云山的歌會,七月初七在福安社口、營坑白云山的歌會,八月十五中秋節福安城關鎮的歌會,九月初九霞浦城關馬洋目蓮山與溪南葛云山的歌會等。

上山勞動,單人時往往以歌驅寂寞,遠處有人聽到,聽出是年齡相仿的異性,就往往接上,發展成談情說愛的對唱。山上常有人對歌,所以有人稱畬鄉是歌的海洋,故也有人把畬歌稱為山歌。來客對歌,主要是唱情歌,已婚者雙方也不拘束,完全可假戲真演,雙方都未婚則求之不得,往往唱來一個終身伴侶。

來客對歌,一般對一整夜,半夜時主家燒點心招待所有在場者,唱到天亮時,要唱十二生肖歌以送歌神,結尾是“嘮歌嘮到天大光,送你歌神出外鄉,唱條歌兒安香火,一年四季保安康”。對歌結束時,村上主要幾個對歌者要集點錢作為“手薪”送給客人。當然唱歌來了真感情,就不是送點“手薪”了。

另外,畬族婚俗中,有三個熱鬧的場面。一是迎親隊伍到達女方家門時;二是借鍋和殺雞時;三是婚宴酒過三巡,赤娘、姐妹舉杯敬酒時,新娘端上裝有一對紅燭燈、酒盞、銀手鐲的敬酒盤,由陪同新娘的姐妹按席位向客人唱《敬酒歌》。敬酒從首席第一位客人舅公開始,唱罷敬酒歌,送上一雙鞋給舅公,舅公則將備好的紅包放到盤內,并將酒一飲而盡,再一一敬其他客人。

畬族民歌的歌詞非常講究押韻,具有詩般的格律,一般七言一句,兩句一行,兩行一條,四句一首。畬族民歌的曲調多為中國傳統的五聲民族調式,旋律構成音較簡單,由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組成,商調式與角調式較常見,有些地區也有六聲調式和四聲調式,很少出現清角和變宮、變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47536.html

相關閱讀: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