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提起大禹治水,常常為他的“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獻身精神所感動,大禹為了根治水患,解除百姓痛苦,治水13年,終于洪水平息,東漸于海,老百姓安居樂業,“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大禹功不可沒。
然而,大禹治水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真的就是為了革命工作,為了天下蒼生?他真有這樣的思想境界嗎?
《史記》中,司馬遷說:“禹傷先人父鯀功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笨磥,大禹不是不想回家,而是不敢回家。為什么連家都不敢回呢?這里面有蹊蹺。我們先來看看禹父鯀是怎么死的。
大禹的父親鯀因治水不成而被舜所誅,鯀一沒有瀆職,二沒有貪污治水資金,三沒有發生重大安全事故,舜為什么要殺他呢?
治水沒有成功不是理由,當時的生產力水平那樣低下,科學技術那樣低下,又沒有前人的治水經驗可以借鑒,只能靠在實踐中一步一步地摸索,失敗是正常的。要鼓勵探索,要允許失敗,以舜那樣的英明之主不會不知道這一點。其實,說穿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治水不成不過是一個借口,而殺掉他才是真正的目的,這是政治斗爭和權力角逐的必然結果。
據《史記》記載,禹的父親叫鯀,鯀是帝顓頊的兒子,顓頊是昌意的兒子,昌意是黃帝的兒子?梢婖吀缂t,又是帝王之后。當時的堯對鯀和舜都是非常信任和倚重的,而堯把治水的重任交給鯀,更表現出堯對鯀的看重。這樣,就必然引起舜的妒忌。于是,舜除了給鯀的治水制造障礙,還在堯面前說鯀的壞話。
因為治水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要不斷地從失敗中總結經驗。但是由于舜的讒言,堯和天下之人對鯀的治水能力還是產生了動搖。后來,舜一步一步騙取堯的信任,奪取了政權,便迫不及待地以治水不力而殺了自己的政治對手,結果不明真相的天下人皆說殺得對。
殺了鯀之后,舜當然還要斬草除根,要殺大禹。但是,苦于沒有正當的理由。那么,還讓他去治水吧,如果治水還是不成,就有了正當的理由了。禹是一個聰明人,這一切他全看在眼里,他深知自己處境的危險,所以,他必須保護好自己,必須治水成功,必須接受父親的教訓,必須贏得天下的信賴,使得舜不敢輕易下手才行??或許,這便是大禹十三年來,三過大門卻不敢進去的原因。
大禹把殺父之仇深深埋在心底,不敢有絲毫的流露。同時還不停地向舜表忠心,說自己對舜是如何地服從愛戴,舜是如何地英明偉大等等。為了討好舜,他甚至不惜卑躬屈膝!秴问洗呵铩分杏羞@樣一段記載:“禹不敢怨,而反事之,官為司空。以通水潦,顏色黧黑。步不相過,竅氣不通,以中帝心!本褪钦f,大禹敢怒不敢言,只有老老實實,小心翼翼侍奉舜,以贏得舜對他的信任,緩解舜對他的戒心,走路的時候緊緊跟隨在舜的后面,不越半步,大氣都不敢出,千方百計讓舜高興。其行為怎么看都有點像當年的林副統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50895.html
相關閱讀:大禹改禪讓為繼承的背后原因:母系社會已經解體
李維明:追尋二里頭文化的真相
夏桀簡介,夏桀亡國,夏桀夏朝亡國之君,歷史上著名的暴君
夏帝胤甲簡介 傳說在位時天空中出現了十個太陽
夏侯嬰中國第一好司機 曾給四任皇帝趕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