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乾封二年(667年)十月,在遼東戰場的軍營中,一支唐軍正在緊鑼密鼓、有條不紊地迅速集結著,從他們整齊劃一、嚴肅緊張的行動中,可以看出這是一支平日訓練有素的善戰之師。為首一人須發蒼白,體格強健,身披白色戰袍,端坐膘壯戰馬之上,手持方天畫戟,表情凝重,若有所思,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此刻正密切關注著高句麗軍的動向。他就是唐朝第一猛將薛仁貴。
這已是薛仁貴身負皇命,第二次率領金戈鐵馬踏進遼東這片土地了。第一次來的時候,是在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5年),那時的他血氣方剛、風華正茂,以單槍匹馬取敵將首級而一戰成名。此刻,唐太宗已經帶著生前未能平定高句麗的終身遺憾去了,而薛仁貴也由昔日的少年戰士成為年邁將軍。由于高句麗人的反復無常、恣意挑釁,這位年過五旬的老將軍再次回到這片熟悉的戰場上。
不久前的新城一戰,唐軍雖然取勝,卻遭到了高句麗軍的夜襲,若不是他早就有思想和戰略準備,關鍵時刻率軍神兵天降,把處于劣勢的局勢瞬間扭轉過來,并殺敵數百人,解救了新城之圍,后果真是不堪設想。眼下的金山戰役,高句麗人會不會舊計重施,參與戰斗的唐軍會不會重蹈覆轍,這都讓他多了一種不祥的預感。未雨綢繆,絕對沒有錯。
果然,高句麗軍又殺過來了。不過,這次遭遇的不是小股軍隊的襲擊,而是10萬高句麗大軍的伏擊。唐軍將領龐同善和他率領的部隊,突遇強敵,措手不及,全面崩潰,落荒而逃。高句麗軍見形勢大好,在后面窮追猛打,企圖逆轉整個遼東戰局。危機時刻,薛仁貴率本部兵馬像一把尖刀沖殺出來,將敵人大軍攔腰截斷,敵軍頓時大亂。經過一番奮力廝殺斬敵首五萬人,大敗高句麗軍,挽回了潰敗的局勢。唐軍乘勝攻占南蘇、木底、蒼巖三城,最終贏得了金山之戰的巨大勝利。
金山之戰,可以說是唐初用兵遼東中罕見的大規模遭遇戰,是平定高句麗四大戰役中規模最大、最為關鍵的一次戰役,此戰基本消滅了高句麗精銳部隊,為唐軍徹底平定高句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唐高宗聽到獲勝的捷報后,親筆寫詔書慰勞薛仁貴:“金山大陣,兇黨實繁。卿身先士卒,奮不顧命,左沖右擊,所向無敵,諸軍賈勇,致斯克捷。宜善建功業,全此令名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50970.html
相關閱讀:羅成在歷史上的原型是誰? 羅成是怎么死的?
隋唐政治制度的起源:多出自西魏和其后的北周
唐太宗怎么讓秦瓊和尉遲恭當門神?門神的來歷
隋末梁王蕭銑簡介:梁皇室后裔兵敗降唐后被誅殺
增勤法師:長安佛教歷史進程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