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決不讓歷史悲劇重演”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趣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

在2005年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時,王清展示他撰寫的《和平宣言》。(資料圖片)寧黨保 攝

通訊員 寧黨保

湖南日報記者 楊軍

在芷江飛虎隊紀念館,收藏著王清捐贈的當年在飛虎隊用過的一臺英文打字機、一張美制行軍鋼絲床。王清當年曾為美軍第14航空隊(即飛虎隊)司令官陳納德將軍當過翻譯,后任益陽市二中英語教師至退休,現已離世3年。8月25日,他在益陽市教育局的一位好友,向記者講述了王清在抗戰中的故事。

為陳納德的文章提建議

王清是祁東縣人。1941年,正在西南聯大西語系上大學的他,第一次見到陳納德。1945年上半年,王清經過考試,受聘擔任援華抗日的美軍第14航空隊隊長陳納德的兼職翻譯,后又在聯合國救濟總署中國分署當二等英文秘書。

王清在為陳納德當翻譯期間,經常向陳納德介紹當時中國人民抗擊日寇的艱苦卓絕的斗爭,揭露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在中國犯下的殘暴罪行,給陳納?將軍留下深刻印象。有一次,陳納德打算寫篇文章寄回美國一家報社,闡明自己援華抗日的重要意義,他為此征求王清的意見時,王清態度鮮明地說:“中國的抗日,不單是為了保衛中國自己的利益,也維護了美國乃至世界人民的利益。因為中國的?日,牽制和消耗著日軍的主力,使日本企圖稱霸世界的野心受到沉重打擊。” 陳納德覺得王清說得有道理,連連點頭贊許。

王清生前回憶,剛進“飛虎隊”時,部隊給他配了一臺嶄新的英文打字機。那時,陳納德將軍經常帶王清去云南各地機關、團體演講,介紹飛虎隊的戰斗實況,以激勵軍民抗戰到底,那些英文講稿都是王清用打字機打出來的。

放棄留學機會,留在國內抗日

王清以他出色的翻譯和表現,得到陳納德將軍肯定。在結束一年左右的翻譯工作時,他獲得了15萬元國幣(相當于當時的1500美元)的工資,以及一張由陳納德將軍親筆簽發的去美國留學的證明。但王清沒有去留學,而是選擇留在了祖國,繼續做有益于抗日的工作。

后來,王清被當時的聯合國(指二戰期間同盟國參戰國家,而非后來的聯合國組織)救濟總署中國分署聘為二等英語秘書,到廣西桂林工作。日軍占領香港后,軍機經常從香港起飛對桂林進行狂轟濫炸。桂林主要街道兩旁的建筑幾乎被炸光,全城一片瓦礫。王清的工作任務之一就是負責對要遣送的難民進行登記造冊。有一次,他獲知被遣送的一批難民中有很多是湖南衡陽人,是湖南老鄉,便主動請纓負責遣送。他用6輛美式大卡車裝載著這些流離失所的同胞,將他們送回衡陽老家。還把自己一個月的薪金分發給他們。一天,遣送車隊工作人員在祁陽縣休息吃午餐時,王清見當地許多衣衫襤褸、骨瘦如柴的小孩前來乞討,心里十分難過,自己掏錢買了些飯菜,一一分給那些饑餓的孩子。見王清這樣做,被遣送的一位難民向王清磕頭致謝。

用中英文撰寫了《和平宣言》

新中國成立后,王清當了一名中學教師,直至退休。2005年9月6日,王清作為特邀貴賓,參加了由中央有關部委和省政府在芷江舉行的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大會。應紀念大會籌備單位委托,王清用中英文為紀念大會撰寫了《和平宣言》。他在《和平宣言》中鄭重宣布:“我們要永遠銘記南京和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大屠殺,決不讓這樣的歷史悲劇重演!”大會期間,王清與闊別60多年、前來參加紀念大會的美國飛虎隊隊員熱烈擁抱,深情敘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53989.html

相關閱讀: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