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蔡倫的貢獻是發明了紙還是發明了一種填料?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趣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海物語·阿城藝術演講系列

  我們學歷史都說漢代的時候,有一個姓蔡(蔡倫)的人發明了紙。我認為確實是他發明的,但是在蔡之前,難道就沒有從水里抄纖維的工藝嗎?

  這個工藝其實很早就有,在實際生活當中,也并不是說要很靈的腦袋才可以想出來。

  比如說你跳到湖里去,冒起頭的時候,臉上一定會掛些纖維的東西。這個東西本身就是從水里抄出一些纖維來,重疊在一起,晾干之后形成一片。

  掌握這個能力并不是很難的,F在四川、貴州,漢代以前的東西到現在還在做。抄起來麻的纖維是干什么的?不是寫字,而是穿衣服的時候,里面要有一個襯,或者是那個時候織布是很困難的,這樣簡單地把麻纖維抄起來,做一個包袱皮,尤其是比較窮的人作為衣服的襯,是干這個的。

  而蔡的貢獻是使用一種填料,讓這個紙像墻壁一樣。我們知道中國繪畫是從壁畫過來的,壁畫是怎么做的呢?就是把墻壁用石灰質的東西把它抹平,在這上面可以寫字畫畫。

  蔡倫做了這樣一個麻底,再把東西涂上去,磨光,就是一個活動墻壁,就可以在上面書寫了。

  這個東西發明之后,首先用這種紙的是皇家貴族,然后才往民間走。那個時候紙是非常貴的,唐代的人在芭蕉葉上練字,然后再在紙上寫。但是紙比絹便宜,學過畫的人知道,要在絹上畫畫,是要涂布的,否則的話,你畫出來的東西就像電腦中的點狀圖,F在我們看宋元時期在絹上畫的畫很黑,很暗。硬去看的話,很多都變成點了,為什么?因為原來的填料掉了。

  我們現在能看到出土的漢代的竹簡和木簡,經常會有一些假簡,有一種就是直接寫在木頭上,一看就是后來的人不知道這個工藝,太假。真簡有一層石灰質的東西,把它涂平了才寫的。所以蔡倫的貢獻是這個,他決定了中國的紙,也就是我們做書畫紙的基礎性的東西。

  到了北宋的時候,有一個李后主(李煜),他寫哀怨之詞很出名。我覺得這個家伙很大的貢獻是發明了澄心堂紙,其實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宣紙。一直到明代和清代都是宮廷紙。

  蔡做紙的方法,就是在抄纖維時候,水里面混了石灰質的東西,抄起來之后,再抄這個紙,讓紙變得很細,最后是要拿石板磨平,磨得表面有一點像銅版紙,但是不像銅版紙那么反光。在這樣的紙上寫,它是不滲開的。比如說滲,用生宣寫,墨會滲到紙里,現在叫灰高。如果有機會到臺北去,看到蘇東坡的真跡,就是這樣的。也就是說那個紙全部都有非常細的小裂紋,證明填充物裂開了。所以墨也是,寫在這個紙上的時候,上面布滿了小裂紋,是因為下面的填充物裂開了。

  蘇東坡用的紙一定是人家沒有給蘇東坡好紙,是漿放多了的紙,所以后來有裂紋。

  這個紙影響了阿拉伯世界、中亞,最后影響到歐洲。有了填料的概念,意大利文藝復興時,美術家可以做非常精細的素描,包括他們用銀條當鉛筆用,畫在這個上面,銀硫化之后就變黑了。那個時候空氣很干凈,想讓銀變黑很不容易,所以要用硫黃去熏它,甚至是直接撒上硫黃粉。所以我們看到是黑的,看起來好像是鉛筆,實際上他是銀銹。

  所以填料這個東西才是蔡倫對造紙的貢獻。
推薦文章:世界上最奇怪的事 最貴的香煙 瑪雅人水晶頭骨 北緯30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53995.html

相關閱讀: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