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孔子的誕生日是9月28日,今年是孔子誕辰2560年。各地的祭孔大典照樣熱鬧非凡。不過令人沮喪的是,孔子在世的時候不僅沒有見過這么講究的生日party,連句生日快樂都沒聽到過??那個時代的人尚不知生日為何物。
翻開史籍,魏晉南北朝之前,我們找不到過生日的記載,人們也沒有“生日”這種意識。專講禮儀的《儀禮》、《禮記》、《周禮》均無生日禮!对娊?豳風?七月》有云:“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庇腥苏f這“反映了春秋時期人們在壽筵上為人祝壽的熱鬧場面”(杜家驥《中國古代人際交往禮俗》),這恐怕是臆測之詞。綜合全詩來看,這句詩無非是勞動人民辛苦一年之后舉杯互相慶賀之詞,不是具體向某人祝壽,更無關壽筵。
魏晉以后,陸陸續續有了生日的說法。《顏氏家訓?風操篇》曰:“江南風俗,兒生一期,為制新衣……自茲已后,二親若在,每至此日,嘗有酒食之事耳。無教之徒,雖已孤露,其日皆為供頓,酣暢聲樂,不知有所感傷!边@是說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江南地區,人們已經流行在生日這天大吃一頓,就算是父母已經亡故了也照吃不誤,沒有感傷。看來顏之推對時人在生日這天吃喝慶祝很是不以為然,不過這也說明,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已經有了在每年生日這天慶祝的做法。
入唐以后,唐玄宗以自己的生日為 “千秋節”,作為國家法定節假日。此后歷朝皇帝紛紛效仿,相沿成習。上行下效,百姓過生日、做壽的習俗也逐漸興起。到了《西游記》里,連黑風山的熊羆怪都過起了生日。顧炎武說:“是此禮(生日禮)起于齊梁之間。逮唐宋以后,自天子至于庶人,無不崇飾!保ā度罩洝罚
中國人過生日的習俗興起于魏晉,唐宋以后大盛,這是沒問題的。問題是,它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產生呢?
在中國文化史上,佛教的傳入是一個大事件,它在很多方面都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如后世喪葬禮儀中的很多風俗都來自佛教。而佛教在中國的發展恰恰也是興起于魏晉,唐朝以后大盛。佛教流行和中國人開始過生日之間有沒有聯系呢?
佛教文化似乎很重視誕辰日。很多佛教節日實際上就是各個佛和菩薩的誕辰日。如佛教最重要的節日四月初八佛誕節是釋迦牟尼誕辰的日子,此外還有正月初二彌勒圣誕,二月十九觀世音菩薩圣誕,二月二十一普賢菩薩圣誕,三月十六準提菩薩圣誕,四月初四文殊菩薩圣誕,七月十三地藏菩薩圣誕,九月三十藥師佛圣誕,十一月十七阿彌陀佛圣誕等,這些佛教節日也隨著佛教而傳入中國。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南北朝時,在佛誕日浴佛已經成為荊楚一帶的習俗:“四月八日……以五色香水浴佛,共作龍華會。”除了浴佛,佛誕日的另一項重要活動是“行像”,就是用寶車載著佛像巡行城市街衢的一種宗教儀式!段簳?釋老志》載魏太武帝“遵太祖、太宗之業……于四月八日,輿諸佛像,行于廣衢,帝親御門樓,臨觀散花,以致禮敬!笨梢娺@種禮俗形成很早。此外,《洛陽伽藍記》、《荊楚歲時記》也記載了很多民間“行像”的活動。唐宋以后,佛誕日等其他宗教節日被迅速地世俗化,逐漸成為中國的傳統節日。
這些佛教誕辰節日的流行必然會對當時中國人的生活與思想產生很大的影響。在之前的中國人的意識里,一個人的出生日期是一個無關緊要的概念,不需要去記住它,遑論去紀念它。而佛教的習俗也許給中國人帶來了一些新的思考:佛祖的誕辰日是四月初八,我的誕生日是哪天呢?佛祖誕生日要“浴佛”、“行像”,我的誕生日能不能也搞點特別的儀式呢?這種觀念,就是中國確立生日習俗的思想基礎。而那個無比自信的唐玄宗效法佛祖和菩薩帶頭把自己的生日也定為節日之后,社會大眾對“生日”這種新民俗的認同就不可阻擋了。
有趣的是,生日文化在中國落地生根后,道教也吸收了這一文化。唐宋以后,道教陸續給老子、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等神仙安排了生日,這些“圣誕日”也成了道教的重要節日。
以上說的是生日,推而廣之,我們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似乎中國文化對紀念日不是很重視。我們看中國的傳統節日,大多是歷法、氣象意義上的節日,為人物、事件而設立的紀念日性質的節日絕少(端午、寒食、七夕很可能是先有節日本身,后來才有傳說附會)。反觀佛教的節日,絕大多數為紀念日,除了誕辰日外,如二月八日釋迦牟尼出家日、二月十五日釋迦牟尼涅?日、臘月初八釋迦牟尼成道日、六月十九觀音菩薩成道日、九月十九日出家觀音菩薩日等,均是某一事件的紀念日。西方節日中的重要節日如圣誕節、復活節、感恩節、情人節、母親節等也都是紀念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54211.html
相關閱讀:自亂陣腳的苻堅
東晉的時尚
淺析書圣王羲之的藝術行為
魏晉史上的王戎和嶠遇大喪玩孝順竟為博名?
東晉哪位皇帝和皇后一起吃仙丹 致兩人先后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