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伽羅死后,隋文帝縱欲致病。他感嘆說道:“如皇后在,當不至此!庇谑牵瑸榱搜a償皇后,一向節儉的隋文帝開始為獨孤伽羅營建陵墓,工匠力作就有數萬人。陵墓命名為“泰陵”,是隋文帝認為,有了獨孤伽羅這樣的賢后,才能國泰民安。隋文帝為自己的文獻皇后獨孤伽羅修建的泰陵位于今陜西扶風縣東南的揚凌區五泉鄉雙廟坡村。距離咸陽城75公里。
泰陵陵園四周圍繞城墻,東西長756米,南北寬652米,四墻的中部都發現大量的磚瓦殘片,當為門庭的遺址,城墻的四角亦有磚瓦等,說明原建有闕樓。陵冢之南立有清畢沅書“隋文帝泰陵”(《隋書》等作“太”)石碑,此外無其他石刻遺存。文帝祠廟遺址在太陵東南,1953年調查時發現石碑一通,石柱礎一排七個,墻垣殘跡尚存。附近有陵園,殘基發現帶有濃厚佛教色彩的磚瓦紋飾。發現的大量磚、瓦當、屋脊等陶建材遺物。鋪地方磚紋飾有蓮花、菱形網紋兩種。蓮花方磚中央浮雕蓮花圖案,角隅飾蔓草,四邊陰刻聯珠紋;菱形網格方磚一側為網格紋,另一側素面。板瓦、筒瓦輪制,外素面,內多為粗布紋。瓦當有單(雙)瓣蓮花、獸面、云紋和菩薩等圖案,做工精細,圖像生動。有一塊直徑13厘米的瓦當,周飾弦紋和聯珠紋,中心為雙手合十、跏趺菩薩,非常奇特。陶建材中以蓮花、菩薩等佛教題材為裝飾,可知當時泰陵陵園及寢廟建筑濃厚的宗教色彩。
楊廣為掩人耳目,表現仁孝,他很是花了一番力氣為其父修陵。除了寬敞的陵園外,封土底長寬各166米,上長寬各38米, 底部面積為26560平方米。陵冢高27.4米,斜高64米。呈覆斗形,夯筑而成。對夯土城垣的調查,現已基本毀壞,唯北城尚有殘墻,長約130米,最高處1.2米,殘存寬5.5米。夯層清晰,夯窩明顯。經初步鉆探,陵垣東西長756米,南北寬652米。垣墻的四角及中部都發現有大量的磚瓦殘片,應是當時建有闕樓和城門的殘跡遺存。山腰果樹成林,山腳獼猴桃飄香,秋日游覽一望無際的青紗帳,令人心曠神怡。值得注意的是,楊堅勤于政務,體恤民間疾苦,在封建帝王中頗不多見。在《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0人》一書中,文帝因重新統一中國,列為第82位。由于他口碑好,深得百姓尊重,陵墓保存完整,未被盜挖,此地也一直以楊陵命名作為緬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54225.html
相關閱讀:羅成在歷史上的原型是誰? 羅成是怎么死的?
隋唐政治制度的起源:多出自西魏和其后的北周
唐太宗怎么讓秦瓊和尉遲恭當門神?門神的來歷
隋末梁王蕭銑簡介:梁皇室后裔兵敗降唐后被誅殺
增勤法師:長安佛教歷史進程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