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的起源:賞月之余,品嘗月餅逐漸成為中秋節的一個民俗符號。月餅最初起源于唐朝,為軍隊的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當時有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闭f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品嘗, 喜悅月餅 從此就有了中秋吃餅食的習俗。當時的大戶人家一般都會在中秋節擺設大香案拜月,圓餅、西瓜、蘋果、葡萄等供品一應俱全,其中圓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考究的人家,西瓜還要特意切成蓮花狀供奉。
胡餅,中秋月餅之祖
其實月餅的前身就是民間常見的以胡餅為主的圓形面食。 天倫月餅 圓餅作為一種普通面食所產生的時間就很古遠了!帮灐痹诠糯撬忻媸车耐ǚQ,其中也包括圓形扁餅,后來才專指經蒸或烤而成的扁圓形食品。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關于餅的記載!赌印じ分姓f,有一個人,家里有吃不完的牛羊肉,卻“見人之做餅,則還然竊之”,就是見到別人做餅,還去偷人家的餅吃。墨子說,這只有一種解釋,就是這人有偷竊的毛病。從這幾句話的口氣可以看出,那時的餅并不是什么美食,而是很平常的食物。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才有面食中加餡的做法。石勒就喜歡吃用干棗、胡桃瓤為餡的蒸餅。
雖然唐代已經形成中秋節,不過飲食方面主要是擺酒席以賞月,還說不上有特色的節令食品。 芝芝月餅 北宋人陶谷的《清異錄》是雜采隋唐至五代期間的趣聞軼事而成的一部隨筆集,其中寫道,五代時有一位專賣四季小吃的張手美,每到中秋就賣玩月羹,它是用桂圓、蓮子、藕粉等做成的。這是第一種見于記載的中秋節令食品。
胡餅以及一些面粉中摻入酥油、蜜、糖,或者以果仁、豆沙、糖、肉末、花料等做餡的圓餅、點心等,在外形、做法上跟后來的中秋月餅有類似的地方。 冠生園 到明代,就明確出現了中秋月餅的文字記載。
宋代,月餅被列節日佳品
宋朝的街市,在中秋節的前幾天,就已彌漫著濃厚的過節氣氛。 安德魯森月餅 商店販賣新酒,重新布置門前的彩樓。到了晚上,酒樓里絲竹簫管并作,人人爭相登而賞月。夜市人馬雜沓,即使是住在陋巷里的貧窮人家,也都會典當衣物去購買酒饌,歡度中秋。
據《東京夢華錄》記載,每逢這一天,北宋都城開封的許多酒樓都出售新啟封的好酒,水果鋪子堆滿新鮮佳果,夜市之熱鬧一年中少見。 月餅團購 顯貴和豪門,在自家的樓臺亭榭中賞月,琴瑟清雅,至曉不絕。普通市民則爭先占住酒樓,以先睹月色為快。
宋時,月餅已被正式列為節日佳品,蘇東坡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之句。賞月、品月餅、吃團圓飯等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55045.html
相關閱讀: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