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神秘人士解密內戰中解放軍武器為何突飛猛進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趣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談到解放戰爭,通常的說法是:解放軍依靠“小米加步槍”打敗了美式飛機大炮武裝的國民黨軍隊。然而經歷過戰爭歲月的人都知道,“小米加步槍”只是解放軍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的一個比喻。

真正打起仗來,戰略戰術固然重要,武器更是不容忽視的條件。人民解放軍之所以能贏得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輝煌勝利并解放全中國,與在東北解放區建立的相當規模的軍事工業體系,有著密切的關系。

從72天打下臨汾到3天攻克濟南

1948年3月,徐向前指揮華北兵團攻打臨汾,國民黨軍依托城墻固守。解放軍沒有重炮,只好采用挖地道炸城墻的方法,整整費時72天,才把臨汾拿下,但是到了年底,形勢巨變。

9月的濟南戰役,解放軍重炮齊發,國民黨將領王耀武被打得失魂落魄,從地道中逃跑。堅固的濟南城僅僅3天就被攻克。10月遼沈戰役中,東北野戰軍集中500多門重炮猛轟國民黨軍事重鎮錦州,守軍司令范漢杰東躲西藏。這次城市攻堅戰僅用了30個小時。

解放軍的大炮是從哪里來的?國民黨人一口咬定,解放軍的重武器都是蘇軍從東北撤退時暗中送給共軍的。當年的一位接收大員在回憶錄中寫道:“東北的日、偽軍幾乎全部被俘,俄軍所獲武器無數。

當時據莫斯科稱:共計步槍80萬支、輕機槍2萬支、重機槍5000支,各種不同型包括迫擊炮5000門、戰車1500輛、坦克車600輛、飛機800架,以及松花江中艦艇等。從東北逃出的難胞所見,如許戰車武器,俄軍除已隨時補給共軍外,絡繹不絕地已運向佳木斯途中,那里是集中之所。”

這位接收大員的說法無疑是為國民黨軍隊的失敗尋找借口。當年任四野參謀長的劉亞樓上將在1962年12月13日的一次講話中澄清過這個問題。他說:“一般人總認為蘇軍留給了四野不少武器,這是誤解。

這個戰史(指編寫中的四野戰史)既然是存檔用的,可以把這個問題寫清楚。當時不僅不給我們武器,還吃掉了我們不少部隊。也可以寫一下當時斯大林為了照顧與國民黨的關系。

還有個重要問題:當時我們曾向中央建議,以中央的名義向蘇軍要些武器。毛主席當即電示:中國革命主要靠中國自己的力量,禁止用中央的名義向他們要東西。這個電報,我親自看過,要查一下。后來以四野的名義,用糧食和他們換了一些武器。”

那么,解放軍是怎樣從“小米加步槍”轉變為擁有強大炮兵、具備大規模野戰和攻堅能力的呢?除了戰場上繳獲國民黨軍的武器外,主要是靠創辦自己的軍事工業完成了這個重要轉變。

說到軍工,很多人都看過吳運鐸在建國初寫的《把一切獻給黨》。在這本小書里,真實記錄了新四軍在抗戰期間是怎樣白手起家,建立自己的軍工廠的。山東根據地的牙山有八路軍最大的軍工廠,約百余間房,月生產手榴彈8000個,當時可算不小的產量了。

解放戰爭初期,軍工事業比抗戰時大有發展。邯鄲、臨沂、煙臺、德州等一批城市被解放,解放軍通過沒收敵偽工廠,建起一批軍工廠,能生產子彈、手榴彈和迫擊炮彈。

華東軍區在魯南和膠東的軍工廠每月能生產子彈16萬發,迫擊炮、山炮彈13000發、無煙火藥3000斤。這個規模比以前有很大的進步,但還不夠華東野戰軍打一次中等規模戰役用的。

因為沒有重炮,解放軍進攻時主要依靠戰士突擊到前沿,用炸藥包摧毀國民黨軍的堡壘和工事。這樣的戰斗傷亡大、進展慢,而且彈藥質量不過關。1948年5月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打濰縣的時候,用自造的迫擊炮攻城。炮彈出膛后,尾翼在飛行中脫落,剩下光禿禿的彈體失去平衡,半截就掉到地上。這樣的質量怎能保證戰斗的勝利呢?

***指示在東北建立大規模軍事工業

***把眼光放到了東北。那里是當時中國工業最發達的地區。***1947年7月10日在給各解放區的《一年作戰總結及今后計劃》指示中,特別指示林彪、羅榮桓:“東北軍事工業應全力接濟關內,目前開始的一年內,你們必須用大力建立大規模軍事工業。”4個月內他3次電示東北局,全力加強軍事工業建設,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1945年年底八路軍、新四軍進入東北后,原來打算通過蘇軍的幫助獲得日軍的武器裝備,但蘇軍借口與國民黨政府有協定,東北要移交給國民黨政府,對八路軍的行動加以限制。蘇軍把東北主要的工廠設備、繳獲的武器和大量財物,通通當作“戰利品”運回蘇聯,我軍的愿望未能實現。10萬大軍在東北,沒槍、沒錢、沒冬衣、沒有根據地,處境相當艱難。

當時各部隊自己想辦法,收集蘇軍遺留和沒來得及拉走的物資。東北各中小城市和農村,到處可見日軍遺棄的武器和軍用物資。負責籌建炮兵學校的朱瑞果斷地決定:分散炮校干部,搜集物資。炮校上至校長,下至伙夫、馬夫,通通派出去,無論是城市、鄉村,還是山溝、荒野,只要有炮就去。沒聽說有炮的地方也要去看看能否找到意外收獲。

有一次接到老鄉報告:日本人撤退時,曾將幾門大炮推到鏡泊湖里。朱瑞得知后,親自率領一個連趕到湖邊搜尋。大家用鎬刨開冰層,發現了炮身。朱瑞高興地喊叫:“快去找繩子,把它拽上來!”大家拉緊繩索,喊著號子,齊心合力拉上3門大炮。

在這一帶還找到了日軍的秘密倉庫,一下就找到了15萬發炮彈。到1947年2月,朱瑞領導炮校共收集大小火炮700多門。其中加農榴彈炮49門、野炮97門、山炮108門、步兵炮141門、迫擊炮約300門、高射炮(包括高射機關炮、飛機用機關炮)137門,另外還有坦克及牽引車65輛。這些火炮經過修理之后,成為東北野戰軍炮兵部隊的基礎。

自行搜集的武器彈藥,成為東北民主聯軍前兩年作戰的主要來源。

斯大林援助了東野一部分武器

1947年夏季攻勢后,隨著解放軍日益壯大,戰役規模越來越大,僅靠搜集的彈藥是不夠用了。當年6月,解放軍猛攻四平,國民黨軍隊在陳明仁指揮下頑強抵抗。解放軍集中了7個主力師,上百門火炮,攻了半個月沒拿下來。后來林彪才知道,炮兵只有8000發炮彈,火力沒有占到優勢。

為此,6月25日,林彪以個人名義給斯大林寫了一封信,強調指出:“目前缺的唯一條件就是武器,尤其是彈藥(特別是炮彈)的不足。為此,我請求你給我們以武器彈藥的幫助,將紅軍繳獲的現存在遠東的日本武器彈藥交給我們,并希望還能將德國的武器彈藥盡量撥給我們。”

不久,斯大林指示蘇軍從繳獲的日軍武器中撥了一部分給解放軍。何長工回憶:1947年10月,他剛當上軍工部長,李富春交給他一個重要任務,當時中蘇邊境的滿洲里存放著一大批武器,是蘇軍繳獲日本關東軍的,準備運回蘇聯去煉鋼。這批武器對蘇聯來說是廢鐵,卻是解放軍極其需要的。

何長工去與蘇軍談判,開始談不通,他以硬對硬,說:“關東軍這批武器是中國人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你為什么不給我們?你們不能拉走。我們用廢鋼鐵對換,一噸換一噸。”卡瓦洛夫還是不答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55175.html

相關閱讀: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