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解放軍龍山剿匪:殲滅國軍殘余土匪5000余人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趣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1949年10月16日衡寶戰役結束后,湘中解放,盤踞在龍山境內的國民黨軍殘部,趁解放軍挺進西南之際,勾結地方土匪,猖獗活動,企圖動搖剛剛建立起來的人民政權。國民黨軍殘余和土匪成為危害龍山的孽障。為了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鞏固革命政權,中共湖南省委、省軍區部署了清剿龍山反動武裝的戰斗。

龍山是雪峰山支脈,坐落在今新邵、邵東、漣源、雙峰四個縣(市)交界處。這里崇山峻嶺,溝壑縱橫,地形復雜。長期以來,股匪在此結寨子拉隊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由于龍山地處湘中偏西,連接板子山、天馬山、九龍山,沒有湘黔公路以前,它是跨越雪峰天險,由湖南西圖黔貴或由黔桂東進湖南的戰略要地,軍閥混戰時期,龍山人民慘遭兵禍。有了湘黔公路,仍是經由藍田去新化通往雪峰山的重要通道,日軍發動的芷江戰役,其右翼縱隊就選擇這條道路前進,龍山人民又受到日軍鐵蹄蹂躪。1949年春,國民黨政府幻想劃江而治,白崇禧部署以衡寶地區為中心的湘粵防線,以龍山為屏障,妄圖控制這條跨越雪峰山的重要通道。衡寶戰役全殲白崇禧4個師后,這里的反革命勢力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增加,主要是國民黨黨政軍余孽相繼竄入龍山。軍統特務羅炳南在龍山組織了200多人的別動軍。國民黨邵陽縣自衛總隊長周盤將慣匪匡國軍部改編為“中國國民黨湖南軍區游擊司令部突擊第一大隊”,匡國軍任大隊長。尹立言原為“西南民主聯軍”司令,白崇禧部署湘粵防線時,將尹立言所率大部分官兵改為“新八軍”,尹立言為軍長。“新八軍”在衡寶戰役中敗退后,又在湘鄉、寧鄉、安化被“湘中一支隊”圍殲,只剩下8000余人。

為策應敗逃到廣西的白崇禧的所謂反攻,尹立言率部進入龍山原邵陽縣屬地,又拉編了鄧希文、楊熙政兩個旅,收編慣匪黃天佑作為獨立團。這樣,方圓300余華里的龍山一時聚集了不少反動武裝,包括股匪在內,總計達4000余人,2000余支槍。他們在龍山境內白天搶劫公糧積谷,公開勒索百姓;夜晚化整為零,四處“吊羊”、綁票、搶劫奸淫。尹立言還率部在湘鄉成立國民黨湘鄉臨時縣政府,刻有縣印、條戳,印發布告,并派兵去各鄉催送糧餉?飮娫邶埳轿髂险斜I馬,儲存糧草,并在梨樹坳設立兵工廠,日夜趕制武器,揚言“如果解放軍攻龍山,將以槍炮相迎”。各地散匪雖然手頭無槍,但在國民黨軍的唆使下,也四處活動。一時間,整個龍山反革命活動十分猖獗。

與此同時,我地下黨組織加緊了在龍山境內的活動。由于尹立言新拉起的兩個旅全部盤踞在敦安、唯一兩鄉,所以中共邵陽縣工委很注重這一地區的工作。1949年5月,我黨地下組織派遣湖南大學學生、共產黨員楊奉達、謝冀、熊松等回邵陽工作,與我黨有密切聯系的進步學生梁延器、石頌文、周庠等3人隨同楊奉達到邵陽。楊奉達等到中共邵陽縣工委后,秘密串連進步青年,組織“大眾學習社”和“青年聯誼社”。“兩社”工作重點是調查了解龍山境內的反動武裝,摸清國民黨軍、各股匪在龍山境內的基本情況及其活動規律。

8月4日,國民黨邵陽警備司令魏鎮率部響應程潛、陳明仁在長沙的和平起義,受到了國民黨第六區專員丁廉堵截圍剿。中共邵陽縣工委根據這一情況指示楊奉達深入龍山策反尹立言的部屬鄧希文、楊熙政。楊奉達充分利用與楊熙政的叔侄關系,決定先爭取楊熙政。楊熙政曾一度表現頑固,但面對國民黨總崩潰的局勢,最后在黨的方針政策感召下,脫離尹立言,宣布解散旅部,遣散人員,并與下屬黃天佑斷絕關系。接著,楊奉達又開始策反鄧希文。經過反復陳述利弊,鄧希文率全旅宣布起義,接受整編。楊熙政、鄧希文兩旅被策反過來,大大削弱了尹立言部的力量,給反動勢力以沉重打擊。這為解放軍的軍事進剿,打下了群眾基礎,減少了軍事壓力。

解放軍及地方部隊對盤踞龍山的反動武裝實行嚴厲的軍事打擊,大的有兩次。

第一次軍事打擊是1949年11月5日開始的,主要對象是國民黨軍尹立言部和慣匪黃天佑兩支反動軍隊。

當時,解放才20多天,邵陽、益陽兩個地委正忙于縣、區兩級政權建設,原駐邵陽地區的20余萬解放軍開始挺進大西南。黨委的中心工作是支前、征糧和收編游雜武裝,敵人趁此新舊交替之際大肆活動。11月1日,潛伏在藍田鎮的諜報隊向尹立言報告藍田地方兵力不多,尹立言立即集合黃天佑殘部700余人,于當天晚由孫家橋向藍田進攻。藍田是安化第四區區政府所在地,區政府得知情報后,便組織區干隊、工人糾察隊和縣大隊一連,在劉云橋的指揮下,前往尖山嶺阻擊,由于寡不敵眾,被迫退到橋頭河一帶。尹立言率黃天佑部搶占了藍田鎮,并將軍部遷至藍田,還以“一舉收復湘中重鎮藍田”的電文向蔣介石請功,龍山局勢十分嚴峻。

省委、省軍區根據這一嚴重情況,決定抽調解放軍四十六軍一五八師和駐湘鄉的解放軍四九四團以及湘鄉獨立團、邵陽軍分區基干團、獨立團總計一萬余兵力采取夾攻、割殲、然后搜剿的戰術,對以尹立言為首的龍山北面幾支反動武裝進行殲滅性打擊。邵陽地區的兵力由軍分區司令部鄒畢兆、一五八師師長李道之指揮,益陽地區的兵力由陳瑞符、宋子興、閻茂林、李文等指揮,配合邵陽的部隊打擊尹立言部。

11月5日拂曉,戰斗打響,陳瑞符、劉洪源指揮的益陽地區作戰部隊殲滅了號稱一個師的王陶部,俘敵700余人,繳獲各種槍支500余支。鄒畢兆、李道之指揮的一五八師的3個團和邵陽基干團、獨立團以班排為單位進行搜剿和駐剿。四七三團在龍山主峰岳坪頂聚殲龍山寨陳容和的全部武裝,陳容和被生擒;在鋼巖頂殲滅了“別動軍”羅炳南的全部武裝,羅炳南逃脫,不久也落入法網。尹立言在四七四、四七三團合圍藍田時,趁隙逃往孫家橋,后又從四七四、四七二團的合圍搜剿中逃脫。黃天佑在四七四團搜山查洞時被抓獲。

這次軍事打擊歷時10天,經過合圍、追殲、搜剿,總計殲滅尹立言、黃天佑部1800余人,繳獲了大批的武器裝備。我軍僅有4人負傷,取得了巨大勝利。

第二次軍事打擊是1950年4月20日開始的,歷時兩個多月,打擊的主要對象是匡國軍的“突擊大隊”和在第一次打擊中的漏網殘匪及新拉起的股匪。

當時,龍山境內的敵人有兩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其成員除國民黨軍官外,其余大多是慣匪、惡霸、封建會道門首腦。他們拼湊了名目繁多的反革命組織,公開打出“反共救國”的反革命旗號。

解放軍相繼撤出后,兵力顯得薄弱。各種反革命組織先后出現,有以陳炎為首的新拉起來的“反共救國軍第一大隊”共30多人,其成員大多是國民黨軍官、地主和反動黨團骨干;有以邵陽縣七區黃海江為首新拉起的“萬壽山”武裝計100余人,30多支槍,其成員是特務、地主、土匪;有以邵陽七區黃伯珍、周彪(均為黃天佑部屬)為正副司令新拉起的所謂“中國人民反共救國軍”,總計50余人,12支長槍……這幾股反動武裝不但控制一些小股土匪,還在永豐鎮、青樹坪、洪山殿、楊家灘等地設立聯絡站,配備聯絡員,竊取我黨政軍情報……

第二特點是,這時的敵人把主要矛頭對準基層政權、農會、軍政干部及貧農骨干,其手段更為惡毒殘暴。匡國軍不僅在邵陽七區境內活動,還流竄于龍山境內的湘鄉各行政區。與此同時,與安化、新化接壤的龍山邊境,土匪騷擾也加劇了。龍山境內的各行政區時有搶劫、殺人等案件發生。僅邵陽七區境內被土匪殺害的人員據不完全統計就有國家干部6人,解放軍指戰員20余人,鄉、村農會干部和會員18人,民兵17人?飮姷闹嘘犻L唐紹凡率領10余名匪徒于4月15日晚上抓住邵陽七區塘灣村農會主席王春齋,用刺刀將其手掌刺穿,穿上棕繩,拉至湘鄉崇木橋,對王春齋進行開膛破肚、挖心掏腸。黃海江、周彪為首的“萬壽山”在田心街華龍公祠背后山上抓住在山里看牛的農會會員肖岳德的兒子,匪徒們攀攏兩根楠竹把小孩的手腳分別綁在兩根楠竹上,然后松手讓楠竹彈起來,活活將小孩撕成兩半。

再度出現的匪情引起省、地、縣的高度重視。省委、省政府、省軍區將龍山列為湘南重點剿匪區之一,并決定調解放軍再進龍山實行第二次軍事打擊。

第二次軍事打擊于4月20日左右在邵陽、湘鄉開始。

湘邵邊剿匪指揮部專員郭清文、湘鄉縣縣長劉亞南坐鎮指揮,戰術上采取合擊、突襲等,在芭蕉山合擊中,活捉匪徒11名,打死2名,合圍田心街、月光凹時,打死打傷匪徒4名,突襲灌湄、菊花莊,打死打傷土匪各1人,在平頂橋戰斗中一次就聚殲土匪100余人。

第二次軍事打擊之前,匡國軍匪部還有1000余人槍,反動氣焰較囂張,曾偷襲我獨立十六團駐廉橋的營部,隨后竄入太芝廟。為殲滅匡匪,我軍在太芝廟圍殲匡匪,匡匪又竄入岳坪頂,獨立十六團二營營長孫良誠率部在岳坪頂搜剿半月,殲滅匡部352人,繳獲各種槍支126支。

在第二次軍事打擊中,總計殲匪1827人,抓獲黃天佑4個營長黃伯珍、周彪、黃四保、何琢章。

軍事打擊使敵人遭到慘敗,但要徹底消除匪患,還必須廣泛深入發動群眾。在掃除龍山孽障的整個過程中,我黨我軍自始至終抓住了發動群眾這一環節。

首次軍事打擊之前,區委書記李桐林、區長施德宣、副書記張壽芝便向戴岳(國民黨軍副軍長,時閑居在長泰鄉冰塘村)發出致敬信,隨后張壽芝又登門拜訪,使戴岳“出山”支持政府工作,并將50余人的看家武裝送交邵陽軍分區。同時,在廣泛發動群眾的基礎上,展開政治攻勢,敦促國民黨潰兵、各鄉鎮反動武裝、小股土匪接受區政府收編。和安鄉鄉長陳國域、唯一鄉中隊長楊子堅、國民黨軍營長周玉佩、匪首黃明生先后交出了槍兵,又敦促大股土匪匪首與我談判。

經過第一次軍事打擊,國民黨軍在龍山的余孽大部分被殲滅了;股匪也由公開轉入隱蔽,由集中轉為分散,反動氣焰有所收斂。龍山的各個行政區利用這一機會部署工作,訪貧問苦、扎根串連、建立農會民兵組織、接管和建立鄉村政權,開展清匪反霸、減租退押運動。到1950年3月底止,僅邵陽七區、湘鄉十區就有農會會員8萬多人,七區還擁有近100人的區武裝中隊,1.8萬多名民兵,768支步槍和鳥銃。思想被武裝起來的農民,一方面減租反霸,打擊地主階級當權派,摧毀封建勢力,另一方面檢舉揭發土匪及其罪惡活動,民兵、兒童團普遍站崗放哨,盤查過路行人,捉拿散匪。在這種形勢下,一些匪徒相繼回鄉自首,農民因減租反霸得到實惠而大干春耕,從而推動了清匪反霸工作的深入進行。一批剿匪的群眾骨干也在斗爭中迅速成長。

1950年春,龍山地區土匪在分散隱蔽中秘密串連,先后又拉起了十余支反動武裝,新集聚了百余支槍,此時連同原有的慣匪在內,龍山仍有土匪2000余名。這些反動勢力趁駐軍先后調離龍山之際,公開進行活動,他們相繼在龍山45處地方搶公糧、劫軍車、偷襲農會、危害干部。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一些農會會員膽怯了,有的退出農會,有的借故躲開,不和工作隊的同志接觸。太陽未落山,老百姓就收工回家,農民的這種恐懼心理,嚴重影響了剿匪、減租反霸工作的開展。

邵陽縣委書記鐘石、縣長白希清,深入邵陽七區指導。為了用血的事實教育農民,1950年3月11日,邵陽縣七區召開了1400余人的農民代表大會,大會在小組訴苦的基礎上舉行對死難者的公祭大會。接著,區委以斬雞盟誓的方式向大家表明,不徹底肅清土匪決不罷休,大大地激發了代表們的階級感情,提高了他們的階級覺悟,出現了群眾積極投入剿匪戰斗的新局面。

隨著群眾性剿匪運動的開展,土匪已無法施展那游移不定的伎倆,便玩弄起“化匪為民”、“分散潛匿”的花招。為此,龍山境內各區的區委采取統一行動,發動各階層群眾開展對土匪的斗爭,并動員當過土匪又已登記自新的人去規降土匪,把群眾工作引向深入。各鄉、村農會開展查匪情、查通匪、查窩匪、挖匪根的“三查一挖”和逐組清、挨戶清,發動匪屬找的“兩清一找”的群眾運動。邵陽縣七區就在區委的布置領導下,清查出潛藏土匪600多名。各區還在各農會所在地、交通要道普遍設立土匪自新登記處,先后共有1600多名土匪登記自首。湘鄉十區從土匪自新中順藤摸瓜,及時清剿,先后殲滅了20余個土匪堆子,共140余人。對于一些不愿下山改邪歸正的土匪,則動員匪屬前去規勸。邵陽七區開展匪屬勸夫、勸子、勸親、勸友等“七勸”活動。對一些頑固不化的土匪頭目,則捉拿歸案。

從1949年11月到1950年6月,我軍總計在龍山殲滅反動武裝5000余人,繳獲各種槍支3000余支,結束了為害千年的匪患。從此,龍山人民得以平安度日,并以飽滿的精神投入生產,進行土地改革,參加社會主義建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55180.html

相關閱讀: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