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原包括今陜西省岐山、扶風兩縣的一部分。古公?父曾在此處營筑城郭、宮殿、宗廟、房屋,成為周人的早期都邑。后來,周文王、武王雖然遷都豐、鎬,但周原一帶仍是一處重要的政治中心。周原考古在70年代后期屢有重大發現。1976年在岐山縣鳳雛村發現了一組大型西周建筑基址。它坐落在一個夯土臺基之上。建筑物的布局以門道、前堂、過廊、后室為中軸,東西配置廂房,形成一個前后兩進、東西對稱的封閉式院落。1977年秋,在清理西廂房南頭第二間房屋時,在一個窖穴中發現大量卜甲和卜骨,共有17000多片。有刻辭的卜甲有190多片,共600多字。周原甲骨刻辭的內容記載商周關系和周初歷史,是一批寶貴資料。在扶風縣召陳村,與發現鳳雛遺址同時,也發現了一處西周建筑基址群,共有十幾處基址。其中一座夯土臺基東西長約22.5米,南北寬約10.4米,臺基周圍還有半米多寬的用卵石鋪筑的散水。臺基上由南到北有四排柱礎,間距3米,由東到西有八排柱礎,間距大都是3米。臺基上有兩道南北向的寬0.8米的夯土墻。這些情況表明臺基上原來的建筑應當是寬敞高大的建筑。除了鳳雛和召陳的大型建筑基址以外,在扶風云塘還發現一處規模較大的骨器作坊遺址,扶風齊家村等地也發現有居住遺址。西周時期的墓葬在周原地區也多有發現。岐山賀家村于1966年發掘的一座墓中出土了鼎、簋、尊、角等17件銅器,還有兵器和車馬器。賀家村的西周墓地還有不少小墓,隨葬器物大都是一件陶鬲、一件銅戈和一件大銅泡。從陶鬲的形制可以推定賀家村西周墓地中有相當一部分墓葬可能屬于滅商以前的先周時期。《詩經?綿》記載古公?父率族遷于周原時的情況說:“古公?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周原??,堇荼如飴。爰始爰謀,爰契我龜。曰止曰時,筑室于茲!薄妒酚?周本紀》說古公?父遷到周原之后“營筑城郭室屋,而邑別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樂之”。周原地區的考古資料證明古代文獻的相關記載是可靠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55417.html
相關閱讀:周朝中國的社會形態改革:奴隸逐漸變成了自耕農
姬瑕
后稷
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周公
伯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