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明朝時期竟曾因貪官囤藏二億兩白銀導致通貨緊縮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明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導讀:清代有個歷史學家,叫做趙翼,著有一部《廿二史札記》。在這部歷史札記中,趙翼提出了一個定律:“賄隨權集,權在宦官,則賄亦在宦官;權在大臣,則賄亦在大臣,此權門賄賂之往鑒也!狈g成今人耳熟能詳的說法,就是“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絕對導致腐敗”的意思。在談到明代的官場腐敗時,趙翼列出了一個“貪官財富榜”,說這些貪官“其富亦駭人聽聞”。上榜的有八個人,其中五人是太監,這也符合“賄隨權集”的定律,因為明代是繼漢唐之后第三個宦官擅權的朝代。

  以時間為序,這五個財產驚人的太監分別是:正統朝的權監王振,權傾朝野,百官拜會他,送的禮至少是一百兩白銀,送到一千兩的人,可以獲得美酒招待。王振死后被抄家,結果搜出“金銀六十余庫,玉盤百,珊瑚高六七尺者二十余株”。弘治朝的李廣,被抄家時也搜出“黃白米各千百石”。當時的孝宗皇帝還不知道“黃白米”是什么,驚奇地問:李廣一個人要吃這么多米嗎?左右告訴他:黃白米只是隱語,黃米是指黃金,白米是指白銀。

  到了正德朝的劉瑾,貪污指數已是王振的十倍,百官拜見,至少要送一千兩白銀。劉瑾事敗后也被抄家,籍沒之數為“大玉帶八十束,黃金二百五十萬兩,銀五千萬余兩,他珍寶無算”。趙翼記錄的數字還有些保守,按照成書于嘉靖初年的《繼世紀聞》記載,劉瑾的家產是“金共一千二百零五萬七千八百兩,銀共二萬五千九百五十八萬三千八百”,即黃金有1205.78萬兩,白銀有2.59億兩。《亞洲華爾街日報》曾經評出50個世界級的“千年最富”,劉瑾也榜上有名,報紙原文也是說劉瑾“被發現擁有黃金1200萬盎司,白銀2.59億盎司”。

  但說劉瑾囤積了兩億多的白銀,實在也太駭人聽聞了,要知道,當時明王朝一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是區區數百萬兩銀子。所以,比較可信的數字應該是《明通鑒》記錄的“金銀累數百萬,珠玉寶玩無算”。即使是數百萬兩,也稱得上“富可敵國”了。正德朝的另一名權監錢寧,被籍沒家產時,也搜得“黃金十余萬兩,白金三千箱,玉帶二千五百束”。還有明末的魏忠賢,權力指數在明代太監中可列榜首,雖然趙翼不知道魏的家產有多少,但根據“賄隨權集”的定律,趙翼說,“其權勝于瑾,則其富更勝于瑾可知也”,魏忠賢搜刮的財富,不會比劉瑾的少,只會比劉瑾的多。

  嚴嵩、嚴世蕃的駭人家產

  除了前述五大權監,趙翼的“貪官財富榜”還提到三名非太監身份的巨貪,一個是正德朝的權臣江彬,被抄家時,也搜出“黃金七十柜,白金二千三百柜”。當然,說到明朝最出名的大貪官,不能錯過嘉靖朝的嚴嵩、嚴世蕃父子。嘉靖朝沒有大的權監,但內閣首輔嚴嵩一手遮天,擅權二十年,根據“賄隨權集”的定律,嚴家吞下的財富量,是半點不讓劉瑾、魏忠賢等權閹的。

  有一本叫做《天水冰山錄》的小冊子,是嚴嵩被抄家時登記財產的清單,上面非常詳盡地羅列了從嚴家抄出來的各類財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出來看看。我這里簡單歸納一下,當時從嚴家抄出的金錠、金條、金餅、金葉、金器、金首飾共計3萬多兩;白銀201萬兩;銀器和銀首飾1.36萬兩;玉器875件;古畫3200余軸冊;錦緞絹綾4.1萬余匹;其他諸如象牙、犀角、玳瑁、瑪瑙等珍玩無數。

  這么巨量的財富,花是花不完的,嚴家也確實在拼命地揮霍,連家中的馬桶與便器,都是用金銀鑄造的,做成了女明星的模樣,“粉面彩衣,以陰受溺”。但銀子還是揮霍不完,如何儲藏財富便成了一個問題。明朝那時候,貪官們還不知道將財產轉移到海外,存入瑞士銀行。所以只能將銀子囤積在自己家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60475.html

相關閱讀:明朝人的性觀念
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李之藻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