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1991年馬來西亞從本土運來泥土 擴大其所占南海島礁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趣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

1991年9月16日,馬來西亞也宣稱將在其占領的南沙島礁上建筑飛機跑道,還從本土運來泥土,擴大其所占島礁,將其建設成觀光旅游點。

本文摘自:《軍事文摘》2003年第5期,作者:李昊宇 馬坤,原題:《南沙不再建碉堡》

11月4日,中國與東盟各國在柬埔寨首都金邊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宣言規定,在南海問題爭議解決之前,各方承諾保持克制,不采取使爭議復雜化和擴大化的行動,并本著合作與諒解的精神,尋求建立相互信任的途徑,包括開展海洋環保、搜尋與救助、打擊跨國犯罪等合作。這一宣言是中國與東盟簽署的第一份有關南海問題的政治文件,對維護我國主權權益,保持南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增進中國與東盟的互信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

眾所周知,中國與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等東盟國家存在著南海島嶼的領土爭端。早在1978年,鄧小平就提出“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解決原則。1997年,中國和東盟在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發表的聯合聲明中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1999年,東盟同意采用菲律賓和越南提出的“南中國海(南海)行為準則草案”,希望以此為基礎確定與中國談判的共同立場。

2001年8月,中國表示準備批準“南海行為準則”但由于東盟國家在準則的適用范圍上存在嚴重分歧,因此東盟本身在當年的年會上并沒有達成一致意見。其主要分歧是:菲律賓主張準則適用于整個南海地區,越南認為準則范圍應包括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而馬來西亞則堅持只適用于南沙群島。今年2月,據傳當時兼任外長的菲律賓副總統金戈納分別說服馬來西亞和越南外長,三方在準則適用范圍上達到非正式妥協。《華盛頓郵報》就此評論說:“東盟各國在經歷了多年的討價還價后,已經就如何緩解同中國因領土爭端而造成的關系緊張達成了共識。”但天有不測風云,就在中國準備回應時,東盟外長會議主席聲明,東盟內部并無達成共識的跡象。在此次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召開之前,日本媒體又事先透露說,中國和東盟領導人將簽署旨在防止南海發生沖突的宣言。這回,媒體沒有“謊報軍情”,東盟領導人最終達成共識,終于和中國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專家對此評論說,這是有關各方經過3年努力“修成的正果”。

從1802年開始,英、美等國先后非法在南沙調查、測量。他們發現,在這里只有中國人存在。20世紀30年代之前,沒有人對中國擁有南沙群島的主權提出異議。二戰結束后,國民黨政府艦隊挺進南海,使南海諸島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1951年美日簽訂的《舊金山和約》未明確將南沙群島歸還中國,由此引出事端,新中國成立后,歷屆領導人都明確指出,南沙群島一直是中國的領土。20世紀70年代以前,英、美、法、蘇等國出版的《世界地圖集》,以及各種文獻和權威的百科全書均清楚地將南沙群島標屬中國,但20世紀70年代以后,某些鄰國開始侵占部分南沙島嶼,在島上興建永久性設施,設立行政機構,向島上移民,制定有關法令等,妄圖永久占領。為捍衛主權,中國與越南、菲律賓等國在20世紀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發生過軍事摩擦。

1987年,聯合國會議決定,由中國在南沙群島上建立海洋觀察站。1988年3月,我艦船第三次開向永暑礁,建造海洋觀察站,越南則采取了中方無法接受的破壞性行動。3月14日夜,越軍搶先開火,我軍奮勇反擊,將入侵艦船擊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63374.html

相關閱讀: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