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其為漢匈交好立下的功績千古流傳。然而,中國歷史典籍第一位記載了姓名和史實的漢族和親公主劉細君,其生平事跡卻鮮有人知。王昭君與匈奴和親是在公元前33年,而劉細君遠嫁烏孫國(烏孫,即今哈薩克族的祖先,編者注)和親是在公元前105年,比王昭君早了整整72年。
被漢武帝選為聯姻對象 劉細君具有正宗的皇家血脈,是名副其實的漢室公主。其高祖是漢文帝劉恒,曾祖是漢景帝劉啟,祖父是漢武帝劉徹之兄劉非,父親是江都王(揚州當時稱江都)劉建,史稱其為“江都公主”。劉建是個荒淫無道的君主,公元前121年企圖謀反未成后自縊,細君母以同謀罪被斬。當時,細君因年幼而幸免于難。
公元前117年,劉胥被封為廣陵王,派人找到了流落民間的侄女劉細君。細君氣質超凡,美貌脫俗,機敏可人,深受廣陵王的喜愛。當時,匈奴國勢力強大,漢、匈兩族的邊陲有30多個大小不等的王國,大多為匈奴所控制,只有烏孫國(今新疆伊犁一帶)擁兵近20萬,是西域諸國中最強大的王國,敢與匈奴抗衡,而且愿意與漢朝來往。公元前108年,西域烏孫國王昆莫向長安送來聘禮,請賜一位漢室公主為妻。漢武帝為聯合烏孫共同對付匈奴,同意聯姻。通過左挑右選之后,決定由劉細君出塞,擔此重任。
感天動地“手印石”
漢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為劉細君送嫁的隊伍從揚州向著“去長安八千九百里”的烏孫出發了。車馬轔轔,華蓋亭亭,細君公主的車隊行走在兩千多年前的黃土路上。前面已經是靈璧境內,壁立山前,人踟躕,馬不前。劉細君下了木輪車,東望鄉關,家鄉揚州已經消失在看不見的遠方;西望長安,前面的路途,依然遙遠得望不到盡頭。她手撫巨石,久久不忍離去,時間過去了很久,劉細君手上的汗漬居然在巖石上留下了一枚清晰的手印……
轉嫁王孫
劉細君嫁到烏孫后,牢記其擔負漢朝邊疆安寧的使命,“自治宮室居,歲時一再與昆莫會,置酒飲食,以幣帛賜左右貴人”,用漢武帝所賜的豐厚禮物,廣泛交游,在烏孫國的上層社會中巧妙周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65976.html
相關閱讀: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