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郎與新娘的家人還有爭優勢、爭權威的風俗,明爭暗斗幾乎貫穿了婚禮的每個環節。新郎下馬的時候要踩一腳新娘的馬跳下來,認為這樣才能鎮住新娘;在一對新人跨入自己家門檻的一剎那間,藏在門后的伴娘和新娘的女友要將新?的脖子按一下,表示新娘取得未來家庭的主動權;新娘入洞房后,新郎要借故爬上屋頂在新娘頭上走一走,達到取得家庭的優勢。把新娘抬入洞房進門檻的時候,小伙子們往往要把新娘往門檻上?一下,表示今后這是你的家了,為此新郎家的小伙子要搶著抬新娘。麥蓋提縣的刀郎人習俗特別,新娘要進婆家門的時候要從一堆火上跨過去,這緣自對火的崇拜。
在洞房里新郎請新娘坐在好幾層厚厚的被褥上,表示對新娘的特殊優惠,被褥底下要放一些石頭、斧頭之類的東西,表示新娘在這個家將落地生根,安家落戶。一對新人坐定之后要給他們盛一碗稀飯,不給勻,讓兩個人你一口我一口吸著又熱又黏的稀飯,象征新郎與新娘的結合天長地久。一位兒女雙全,家庭和睦的婦女要拿一些絲綿,把一頭?在新娘的脖子上,一頭搭在新郎的脖子上,以此象征把他們的命運拴在一起,祝福他們永不分離。
接新娘的時候,還講究新郎的家人必須要從新娘的家里“偷”一些小東西,諸如墻上的釘子、門上的鎖子、一只茶碗,鎖是為了表示將新娘的心鎖住,碗則是轉移“戶糧關系”,釘子是釘在洞房的墻上,象征著把新娘釘在這家了。
揭蓋頭也稱作“開面禮”,各地的做法有所不同,有的地方由新郎的母親手持筷子跳傳統舞,然后挑新娘的蒙頭蓋布,而伴娘趕緊給新娘蓋上,如此連續三次。有的地方則是用搟面杖來揭蓋頭,主婚人還要故意喊著:這么漂亮的閨女是誰呀?原來就是今天的新娘呀!揭開面紗之后主婚人要說:“新娘啊,你已經是我們家的孩子了,用不著蓋布了。”揭開蓋頭之后,主婚人把新娘和新郎介紹給彼此,因為在過去新郎和新娘在婚禮之前有的的沒有見過面的。最后主婚人故意對新郎說:知道被子、枕頭在哪兒嗎?趕快找到睡覺吧!然后與其他人一起離開洞房,沒有鬧洞房的風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70747.html
相關閱讀: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