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自古忠義兩全難:歷史上真正的隋唐英雄傳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隋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忠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效忠,或是千里走單騎只為尋主的忠心耿耿。義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義氣,或是為兄弟上刀山下火海的勇氣。古人云:“自古忠義兩全難”。若是讓你從忠與義中選擇,你又會如何選呢?

  在《隋唐英雄》中,我看到的是眾多好漢在忠與義上面的選擇,更是好漢們心靈的一種抉擇。在《隋唐英雄》里,我最贊同蕭皇后的一句話:以一人換取百人的利益,視為仁;以一人換取黎民百姓的利益,視為仁仁!忠義從來無法兼顧,但是若以一人換取天下黎民百姓的利益,又怎么會不值得呢?

  在《隋唐英雄》中,程咬金劫皇杠,反山東,取金堤,三斧立瓦崗,大顯神威,頂天立地。他擁有了榮華富貴,卻為了山寨的發展大業,甘心將王位讓給了李密。但是后來,李密昏庸自私,眾好漢見瓦崗寨已經淪落他手,前途難卜,便先后離開了瓦崗寨。雖然他們沒有死守忠,卻是為了黎民百姓而重新選擇明主,這又是一種大忠。

  在我看來,忠 應該是為了明君而奮斗,而不是對昏君諫箴言。所謂明君,得天下是為百姓安居樂業而得到天下;所謂昏君,得天下是為了自己貪圖享樂而得天下。如果對昏君忠死 相隨,就會如慘死的王伯當一樣,為了一個昏君個人而戰,誓死不降李世民,又有何意義?一個真正的忠臣不僅應該能夠對君忠心耿耿,更應該能夠慧眼識明君!

  而義,如隋唐英雄里的賈家樓四十六位好漢結義,歃血為盟。這一結千金無悔,這一結千古流傳。對于兄弟出手相助,忠心可昭日月。為兄弟赴湯蹈火,兩肋插刀;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

  那么,忠和義到底誰為先?我認為是忠。忠是為天下,義是為私情。私情與天下相比,結果不言而喻。以一個人的私情換以天下的安定,若是忠義之士定會放棄私情。為了忠于王世充,單雄信兵敗李世民后,不愿投降,甘心赴死,與眾兄弟割袍斷義,又是一種味道。

  古往今來,改 朝換代,多少人因忠義名垂青史?望古時戰場,關羽念桃園結義之情,拒絕曹操收買,開始了千里尋兄之路,過五關斬六將,一路艱辛卻又光明磊落,對劉備始終忠 心耿耿,義薄云天;看我軍戰場,在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奉命去爆破敵軍堡壘。在多次失敗的情況下,他果斷勇敢地用自己的胸膛擋住了敵人的槍口來掩護戰友們 去猛攻,雖然他壯烈犧牲了,但是我軍勝利完成了任務。

  古往今來,忠義不斷。即使忠義不能兩全,但他們都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屬于自己的抉擇,在歷史上留下一抹鮮艷的色彩。“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彪娨暲餆善灵W爍,演繹的“忠”與“義”紛至沓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71157.html

相關閱讀:隋末梁王蕭銑簡介:梁皇室后裔兵敗降唐后被誅殺
羅成在歷史上的原型是誰? 羅成是怎么死的?
唐太宗怎么讓秦瓊和尉遲恭當門神?門神的來歷
隋唐政治制度的起源:多出自西魏和其后的北周
增勤法師:長安佛教歷史進程概論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