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閥士族是地主階級中的一個特權階層。它萌生于后漢,形成于魏晉。曹丕為代漢作準備而推行的九品中正制,后來逐漸成為世家官僚壟斷選舉的工具。為了取得世家官僚的支持,司馬氏對他們采取籠絡和放縱的政策。司馬炎建國后,繼續實行這一政策。因而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公門有公,卿門有卿”的局面,形成了典型的門閥政治。
門閥士族擁有特權并與庶族保持著嚴格界限。政治上,他們累世做職閑望重的高官;經濟上,按官品占有大量土地和勞動人口,并且不向國家納租服役;社會地位高人一等,不與無特權的庶族(又稱寒門)聯婚和同乘共坐。為了保護自己的特權,他們特別注意門第。他們壟斷政治,排斥庶族寒門。庶族即使做官以后,依然受到士族的歧視。至于那些不愿巴結士族的庶族地主,便一生沉滯,永無晉升的希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77455.html
相關閱讀:魏晉史上的王戎和嶠遇大喪玩孝順竟為博名?
東晉的時尚
東晉哪位皇帝和皇后一起吃仙丹 致兩人先后去世
淺析書圣王羲之的藝術行為
自亂陣腳的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