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壯族文化 優美的壯族山歌有著什么樣的歷史文化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傳統文化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壯族山歌簡稱為“壯歌”,又稱“壯族民歌”,一般指壯族人民用壯話演唱的民間歌謠。壯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壯族原始社會時代狩獵時的吶喊。雖然吶喊不能算是歌,但它無疑孕育出了壯族山歌的種子。真正義意上的壯歌應該是從壯族原始社會中的生產勞動和祭祀活動開始,這從現在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中可見一斑。廣西壯族古老的歌圩集會和繡球一直流傳至今。關于繡球最早的記錄可見于寧明花山壁畫,當時是一種球狀青銅武器,打獵時投出去砸獵物,這便是古書上將壯族的繡球稱作飛砣的原因。

  壯族素以“善歌”著稱,壯鄉素有“歌!笔⒆u。壯民善以山歌來表現生活,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壯族山歌歷史悠久,壯民從盤古開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幾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淳樸、自然、真實,鄉土氣息格外濃厚,尤其是結構短小,韻味和諧,瑯瑯上口,易歌易記,流傳方便,使得壯族民間歌謠題材十分廣泛,內容非常豐富多彩,藝術表現形式形形色色,生動而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壯族民歌從情感上的分類

  壯族古代民間歌謠包括訴苦歌(長工苦歌、媳婦苦歌、單身苦歌、嘆苦歌、怨命歌等等)、情歌(散歌、套歌、探問歌、贊美歌、討歡歌、示愛歌、定情歌、交友歌、發誓歌、分別歌等等)、風俗歌(慶賀歌、祝禱歌、儀式歌、敬酒歌、迎賓歌、送客歌、搖籃曲、哭喪歌、哭嫁歌等等)、生產勞動歌、盤歌、歷史歌、時政歌、童謠、革命歌曲等等。

  壯族山歌從體裁方面來分

  主要的有壯話稱為‘話謅’、‘話雖’和‘雖條’三種,即‘詩謅’、‘唱歌’和‘詩曲’。此外尚有自由體的山歌,每首無定句,每句無定字,可長可短。詩謅又名‘詩太排’。它是陳述故事之長篇詩歌。有謅人物、謅事物和謅猜謎(壯語稱為‘謅鼓要’)等、如謅甘羅、謅乾隆皇。謅祝英白、謅蚊蟲。歌詞數十句或百句不等。句中五言七言九言都有。壯歌又分無韻的和押韻的兩種體裁。有韻的壯歌又有單押腰韻的,有重復句的不重復句的,有腳韻互押的,也有腳韻和腰韻互押的,以及腳韻頭韻互押的,尤以后者較為奇特,為各種詩歌所少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81809.html

相關閱讀: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