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揭秘:李密的《陳情表》竟是一篇救命的文章!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隋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陳情表》是一篇救命的文字,以其區區五百余字,不僅使李密擺脫了忠孝不能兩全的兩難困境,救他于危難之中,還意外地改變了他的命運。

  臣密言:

  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嘗廢離。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たh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以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事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馀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

  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愿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卒保馀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上面這篇文字,是漢末三國與西晉易代之際,一個蜀漢舊臣名叫李密的人寫的,而且是寫給當朝皇帝西晉武帝的。魏晉時期,臣子向皇帝陳述事情,被稱為上表,劉勰的《文心雕龍》有“表以陳請”的說法,就是這個意思。李密上表的目的,是為了向晉武帝陳述他不能應詔,進京赴任的理由。他既要達到自己的目的,又不能觸怒統治者,引起統治者的猜疑和忌恨,所以,他采取了以情動人的敘述策略,盡量渲染他與祖母劉氏相依為命的感情,也直接表達了他對新君的效忠之情。后人有好事者,遂稱之為《陳情表》。

  李密,又名虔,字令伯,犍為武陽人,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省眉山市彭山縣。他生于公元224年(魏文帝黃初五年),卒于公元287年(晉武帝太康八年),終年63歲。《晉書》中有他的傳,被列為“孝友第一”,算是當年的道德模范,十佳青年。如今在他的出生地,彭山縣保勝鄉龍安村,石崖上還刻著一個遒勁的“孝”字,據說,這是全國最大的孝字,有“中華第一孝”之稱。山上的龍門寺內,則供著李密的牌位。

  李密所處的時代,是個亂世。公元263年,那一年他39歲,魏國發兵入川,把蜀國滅了。次年,司馬炎廢了魏元帝曹奐,自己做了皇帝,就是晉武帝。這個晉武帝,在歷史上非常有名,出名的原因,主要是他在政治上的昏聵和生活上的荒淫。西晉王朝的短命,和他的所作所為是有很大關系的。但史書上說他“寬惠仁厚,沈深有度量”,這固然有拍皇帝馬屁之嫌,但也不排除其性格當中真有一點寬厚的品性。史書上還具體描繪過他的形象,長得也是“發委地,手過膝”,與民間對劉備的描述好有一比,這似乎成為二人性格上或有相近之處的一個證據。但劉備既不荒淫,也不昏聵。不過,晉武帝處在三國亂世的尾聲,作為一國之君,把“穩定壓倒一切”當作國策,也在常理之中。所以,雖然他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了帝位,有他殘酷的一面,但對于曹奐本人,以及蜀、吳的劉禪和孫皓,在生活待遇上也還能做到優厚有加。劉禪能夠“樂不思蜀”,就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他的日子過得還不錯,甚至忘了亡國之痛?傊,他在做了皇帝的第二年,就向一個蜀漢舊臣發出盛情邀請,這里面固然有籠絡人心,裝點門面,穩定局勢的現實政治考量,卻也不排除他對李密才德的欣賞。

  無奈,李密并不領情。李密這個人,其實很不簡單。他的祖父李光,在蜀國曾做過朱提太守,是蜀國的老臣;他的老師譙周,著名的儒學大師和史學家,博學廣識,曾是蜀國的一塊招牌,經諸葛亮舉薦,一直做到光祿大夫。魏將鄧艾率軍直取蜀國,他曾上疏勸劉禪降魏,后以主降有功,被魏封為陽城亭侯。譙周的學生,除了李密,還有撰寫《三國志》的陳壽。譙周有“蜀中孔子”之譽,他的門人則把李密比作七十二賢人里的子游和子夏。這二位在孔子的學生中都是以文學著稱的,我們據此猜想,李密在這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現。據史書記載,他博覽五經,尤長于《春秋左氏傳》。而且,他少年得志,出名很早,年輕時做過蜀國的尚書郎,就是為尚書掌管文書章奏的官,屬于現在的“大秘”。后來做到大將軍主簿和太子洗馬這樣的官職,都是管理文書典籍,為領導辦理事務。他的同學陳壽對他的評價是“機警辯捷”四個字,可見他不僅聰明,而且能言善辯。據說,他曾經出使東吳,他的辯才給東吳君臣留下了深刻印象,很像是孔明再世。

  實際上,這個人的德行和才干,早在鄧艾將軍平蜀之初,就已被曹魏政權注意到了,所以才有“聞其名,請為主簿”的說法。不過,李密并不接受。后來他在《陳情表》中也曾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都被他婉言謝絕了。公元267年(泰始三年)春,晉武帝直接下令,要他到京城洛陽來做官,郡、縣兩級都催他趕快上路。這時,他才真正陷入了絕境。一方面,君命不可違,何況他還是個“亡國賤俘”,其身份地位是如此“至微至陋”,能得到新君的恩寵,已經是天上掉餡餅了,又怎敢對皇帝說“不”呢?他或許聽說過華佗的故事,這位當代名醫,厭倦了曹操的專寵,借口妻子有病,跑回家中。曹操“累書呼,又敕郡縣發遣。佗恃能厭食事,猶不上道”。他的這種態度終于把曹操激怒了,派人前去調查,如果他的妻子確實有病,就賜給小豆四十斛,并寬限他的假期,如果其妻沒有生病,就把他關押起來。后來,雖有荀?為他說情,曹操還是把他殺了。事實上,任何專制統治者都不能允許別人違背他的意志,做臣子的,永遠只有服從,沒有別的選擇。但另一方面,李密或許確實尚未做好去新朝為官的準備,或者他真有難言之隱,老奶奶需要他的照顧?傊,他選擇了向皇帝陳述自己的隱情,誠惶誠恐地寫了這個“表”,在他,怕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李密的這個《陳情表》是寫給晉武帝司馬炎的。這是一個特殊的讀者,一個掌握著生殺大權的讀者,他的閱讀感受,將直接關系到作者的身家性命。所以,下筆之前,作者不能不對寫什么和怎么寫認真地思索一番。關于“表”的寫作,歷來是有說法的,吳訥的《文章辨體序說》講到“表”,他引別人的說法,認為:“表中眼目,全在破題,要見盡題意,又忌太露。貼題目處,須字字精確。且如進實錄,不可移于日錄。若泛濫不切,可以移用,便不為工矣。大抵表文以簡潔精致為先,用事忌深僻,造語忌纖巧,鋪敘忌繁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82258.html

相關閱讀:羅成在歷史上的原型是誰? 羅成是怎么死的?
隋唐政治制度的起源:多出自西魏和其后的北周
隋末梁王蕭銑簡介:梁皇室后裔兵敗降唐后被誅殺
唐太宗怎么讓秦瓊和尉遲恭當門神?門神的來歷
增勤法師:長安佛教歷史進程概論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