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解密史萬歲、賀若弼:隋朝蓋世名將緣何慘死?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隋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782年唐德宗下詔追封歷代名將六十四人,為他們設廟享奠。然而立國僅僅38年的隋朝卻有四人入選,除了之前介紹的那位“生為上柱國,死為閻羅王”的韓擒虎,以及集名將與奸臣于一身的楊素外,還有兩人名列其中。由于隋朝立國時間短暫,演義小說等文學作品的影響,這些人的名字、事跡已變得十分模糊。而且不同于之前所說的韓、楊,這兩個人的結局是相同的,死于非命!

  1.史萬歲

  549年出生,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附近)人,其父史靜在北周曾擔任滄州刺史之職。出身將門的史萬歲,少年時長得英俊威武,特別擅長騎馬、射箭,身手驍捷若飛,而且喜讀兵書,精通占候(能夠根據天象,預測吉兇)之術。

  564年北周、北齊在邙山展開大戰,時年15歲的史萬歲跟隨父親參戰。剛開始兩軍旗鼓相當,不分勝負,而史萬歲通過觀察,命令左右迅速收拾行裝撤退。一會兒北周軍果然大敗而歸,久經戰陣的史靜也不得不對這個兒子刮目相看。北周武帝年間,史萬歲被任命為侍伯上士。577年北周武帝率軍平齊,史靜戰死,史萬歲以忠臣之子,被封為拜開府儀同三司,襲爵太平縣公。

  楊堅掌握北周大權后,尉遲迥作亂,史萬歲跟隨梁士彥出兵討伐。大軍行至半路,只見天空一行大雁飛來。史萬歲對梁士彥說“請射行中第三者!,隨后張弓引箭,第三只大雁應弦而落,三軍無不心悅誠服。與尉遲迥的叛軍交戰后,史萬歲每戰先登,勇冠三軍。鄴城之戰中,官軍初戰不利,稍稍退卻,史萬歲馳馬奮擊,殺數十人,極大鼓舞官軍士氣,最終取得勝利。史萬歲也因功被封為上大將軍。

  隋朝初年,史萬歲因爾朱績謀反案受牽連,發配敦煌做戍卒。他的長官也相當勇猛,常常一個人騎馬沖進突厥的陣中,頗有斬獲,突厥人不能抵擋。但是此人非常自負,常常辱罵史萬歲這些戍卒。此后史萬歲也單人獨騎沖入突厥陣中,猜得到長官的信任。此后兩人經常同行,深入突厥腹地幾百里,名震北夷。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不久史萬歲就得到了東山再起的機會。583年隋文帝竇榮定攻擊突厥,史萬歲向竇榮定毛遂自薦。而竇榮定也久聞齊名,于是派使者向突厥提議“士卒何罪過,令殺之,但當各遣一壯士決勝負耳!蓖回士珊勾饝,并派遣一個騎士來挑戰。竇榮定派史萬歲去迎擊,結果史萬歲將對手的頭顱帶回,突厥因此退兵。史萬歲被任命為上儀同兼任車騎將軍。

  589年隋滅陳的戰爭中,史萬歲又因戰功加職為上開府。不久后高智慧等在江南作亂,史萬歲跟隨楊素率軍征討。其中史萬歲率兩千人“逾嶺越海,攻陷溪洞不可勝數”,前后歷經七百余戰,轉戰千余里。當時史萬歲的軍隊與主力幾十天不通消息,眾人都以為已經全軍覆沒了。于是史萬歲就將書信放置在竹筒之中,放入水中,以以傳遞消息。楊堅聞之大喜,賜其家錢十萬,封史萬歲為左領軍將軍。

  597年廣西、云南一帶發生叛亂,隋文帝派史萬歲率軍征討。史萬歲率軍攻破險要,屢戰屢勝,一路進軍竟然見到諸葛亮當年的紀功碑,背后寫著這么一段字“萬歲之后,勝我者過此!笔啡f歲令左右將碑倒置,繼續向西挺進。最后“行千馀里,破其三十馀部,虜獲男女二萬馀口”,諸夷大懼,紛紛遣使請降。

  大軍回師途經四川時,蜀王楊秀向史萬歲索賄不成,因而懷恨在心。此后西南再亂,楊秀彈劾史萬歲受賂縱賊,致生邊患,隋文帝決定將其處斬。史萬歲懼而服罪,頓首請命,同時眾臣也為他求情,最終隋文帝將他罷官為民。但一年就又任命他為河州刺史,領兵防備突厥。

  600年突厥達頭可汗率兵入侵,隋文帝命楊素、史萬歲分路出擊。史萬歲的軍隊在大斤山與突厥遭遇,突厥可汗遣使詢問隋軍主將是誰,當聽到史萬歲后,他一時還不敢相信,便又問道,“得非敦煌戍卒乎?” 當確定隋軍統兵將帥就是當年威震敦煌的史萬歲后,突厥可汗慌忙引軍回撤。史萬歲率軍追擊百余里,大破突厥,斬殺數千,勝利而還。

  但這場勝利卻直接要了他的命,另一路的統帥楊素非常嫉妒史萬歲的軍功,便上奏說突厥本來沒想入侵,只是來塞上放牧而已。當時隋文帝對楊素言聽計從,于是史萬歲沒有得到封賞,此后史萬歲雖然多次上書申辯,但隋文帝也未醒悟。

  當年10月9日隋文帝廢除太子楊勇,同時隋文帝詢問時史萬歲在何處,楊素誣陷說史萬歲去了東宮,以激怒隋文帝。隋文帝果然信以為真,下令召見史萬歲。當時出征將士數百人在朝稱冤,史萬歲對眾人保證,會向皇帝奏明一切的。

  結果史萬歲見到隋文帝后,說將士有功,為朝廷所抑,性情耿直的他詞氣憤厲,這讓隋文帝更加憤怒。楊堅一怒之下,令左右將史萬歲暴殺,時年52歲,可憐一代名將就這樣慘死。事后隋文帝追悔不已,但為了名聲,還是下詔列出史萬歲許多罪名,以掩蓋自己的荒唐行為。

  史萬歲為將很有特點,治軍不嚴,讓士兵們隨遇而安,夜晚也沒有人擔當警備,然而敵人卻從不敢偷襲。臨戰對敵之時,隨機應變,戰無不勝。他死后,“天下士庶聞者,識與不識,莫不冤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88388.html

相關閱讀:隋末梁王蕭銑簡介:梁皇室后裔兵敗降唐后被誅殺
羅成在歷史上的原型是誰? 羅成是怎么死的?
隋唐政治制度的起源:多出自西魏和其后的北周
唐太宗怎么讓秦瓊和尉遲恭當門神?門神的來歷
增勤法師:長安佛教歷史進程概論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