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做過的事,隋煬帝多半也做了,但是他沒有焚書坑儒;隋煬帝做過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是唐太宗沒有開運河。人們對秦始皇、唐太宗的功績多有肯定,但談到隋煬帝時卻多是惡語——
五十年前,我就疑惑對隋煬帝的評價是否正確
五十年前的1962年,我在五年制的北京大學歷史系讀到四年級的時候,中國古代史專業又細分斷代史時,于是我選擇了隋唐史專門化,開始在汪?先生指導下學習,1964年又考為他的研究生,繼續學習隋唐史。文革開始,學業中斷,而后分配去了內蒙。工作之余百無聊賴之際,曾細讀帶去的線裝本的《隋書》,將隋代史料分門別類地抄成十一個筆記本,那時對隋煬帝楊廣的評價產生了疑惑,就是我后來在隋煬帝傳記的前言里說的:“我們差不多可以說,秦始皇做過的事,他多半也做了,但是他沒有焚書坑儒;我們還可以說,隋煬帝做過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是唐太宗沒有開運河。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譽,隋煬帝卻落了個萬世唾罵的惡名。”
今人評說隋煬帝功罪,應比魏徵更實事求是 歷史
1981年,寧可先生組織絲綢之路考察到張掖時,考察隊要給地委機關和地區學校的200多人做一場報告,寧先生安排我先講,臨時想的題目就是“在張掖說隋煬帝”,將自己對過去關于隋煬帝的評價的疑慮和盤托出。講隋煬帝做皇帝以后十四年,只在長安城里住了十個月,一直在外面奔波,他忙活些什么?羅列出他所做的事情,結論是他很有眼光地在張羅國事,大部分都做得很好,雄才大略,是有重大歷史建樹的。就是最后遼東打得太急,給民眾造成巨大災難,因此是又有重大歷史罪惡的人。寧先生主持會,當時就聲明,發言只代表個人觀點。雖然他以前論歷史主義的文章對隋煬帝開運河有正面評價,但顯然對我在許多方面肯定隋煬帝,是有保留的。確實,考察隊的另外20位隋唐史學者,當時大概是沒一個認可替隋煬帝說好話的。會后鄧文寬調侃概括我對隋煬帝的評價:偉大的暴君。這當然并不準確。
后來發言改寫成一篇名為《煬帝西巡》的論文,發在1982年出版的《絲路訪古》文集中。文中總結道:“隋煬帝作為一個處在中國長期分裂后重建大統一時期的皇帝,又是處在中古社會鼎盛發展的起點上,他的許多活動帶著蓬勃向上的時代氣息。西巡之外,還有北狩、建洛陽、修馳道、筑長城、開運河、下江南等等,他以極大的魄力和強度發瘋似地干了十幾年,但他并不是發昏,他做的一些事,不無建設和發展統一國家的歷史內容。許多做成功了,有的做糟了,特別是他本人殘暴的專制君主的品格,在做一些本無可厚非的事時,也給人民帶來格外深重的災難,積累成無法忍受的負擔,最后征遼東激起全國規模的農民戰爭。”
魏徵親眼看到事情的全過程,很懂得這一點,以隋為鑒是他勸誡唐太宗時常用的法寶。為了為當時的現實政治服務,魏徵在主持編撰《隋書》時,不免要著重強調隋煬帝作為暴君的失誤,有意無意地抹煞這位“慨然慕秦皇、漢武之功”,雄心勃勃的君主的一切歷史功績。一千多年來,魏徵的觀點很容易被人們接受,今天我們對隋煬帝的功罪的評價,應當能比魏徵他們更實事求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90744.html
相關閱讀:唐太宗怎么讓秦瓊和尉遲恭當門神?門神的來歷
羅成在歷史上的原型是誰? 羅成是怎么死的?
隋末梁王蕭銑簡介:梁皇室后裔兵敗降唐后被誅殺
隋唐政治制度的起源:多出自西魏和其后的北周
增勤法師:長安佛教歷史進程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