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布依族藝術 布依族的儺戲是一種什么樣的表演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傳統文化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布依族文化博大精深,最有特色的布依族儺戲堪稱藝術界的一朵奇葩。神秘奇特的儺戲在布依族已經傳承了上百年的歷史,它是布依族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淳樸善良的布依族人民情感的表達。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看看布依族儺戲吧。

布依族儺戲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會的“儺祭”、“儺舞”,即先民們戴著神和猛獸的面具舞蹈,旨在驅邪酬神、消災祈神于這種祭祀歌舞儀式的綜合藝術。

“儺”源于古老的儺祭,是一種準宗教行為,“儺戲”孕育于宗教文化的土壤之中,直接脫胎于儺祭儀式,形成于唐宋,是多種宗教文化相互滲透、混合的產物。

我國儺戲分布較為廣泛,各民族都有差異,各有特色,被譽為“中國戲劇的活化石”。荔波儺戲主要有漢儺和布依儺兩種,其中以布依儺最為盛行且獨具特色。

貴州布依儺戲源于明代“調北征南”時期,大批軍隊和移民進入貴州帶來了中原和江南等地流傳的儺戲,爾后,儺戲與貴州地域文化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布依儺戲。

荔波堯古“儺戲”最早用于布依“做橋”“燒香”“還愿”等“儺壇祭祀”,流傳至今已有半個世紀。后“儺戲”取材于中國古代征戰故事,揉進神話傳奇,雜以鄉間吉語,集話劇、歌劇、舞劇為一體。

劇中人物有“將軍、先鋒、文官、武官、副將、婦孺”等形象。儺面具均用木質雕刻成型,造型奇特、色彩神秘、栩栩如生,服裝更是瑰麗多彩,其舞姿粗獷,娛人娛神,獨具特色。

荔波布依儺戲的形式主要分為正戲和副戲兩種,正戲以反映自然和神靈為特征;副戲則以反映歷史人物和典故為特征。傳入并發展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荔波布依族儺戲的正戲戲目主要有:“酬神還愿”、“拜三界公爺”、“祭三光(日、月、星)”、“祭神樹”、“祭泉井”、“祭五谷”等十余個,成為了荔波文化旅游項目傳演最為廣泛的民間地方戲之一。

儺文化是遠古文化遺存,不僅是文化人類學的中國文本,也是民族、民俗、歷史、戲劇等諸多領域研究的范本。它以神秘奇特、粗獷豪放、樸實無華的形式表現出原生性、神秘性、奇特性、粗獷性、和諧性、獨特性等顯著特點,顯示了它是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旅游資源,具有極其重要和非常突出的旅游功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91039.html

相關閱讀: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