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為什么要殺單雄信?
本書以第一人稱的筆記手法,生動再現了唐太宗的領導藝術及其政治手腕,還原了歷史本相。李世民登基后,放過了為兄長出謀劃策的黨羽,收編過來,為我所用,順利化解了流血政變后的不穩定因素。
唐太宗最厲害的治官手法是折騰官員,讓他們按本身的需要成長,貞觀盛世的一大批名臣: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魏征、尉遲恭、李靖等在唐太宗的麾下服服帖帖,任他驅使,哪怕肝腦涂地,也在所不辭,足見唐太宗治官之道的博大精深。
為了平衡制約朝中的三大集團——關隴集團、山東集團和江南文士集團,李世民挑起了“《氏族志》事件”。
我給了你這么多時間和信任,你最后弄出來的,就是這么個玩意兒嗎?我一把將《氏族志》擲在地上。要問我為何如此震怒,原因是在這部《氏族志》草稿中,山東士族之冠崔民干赫然列為第一等。
崔民干這個人,曾于武德元年擔任黃門侍郎,討伐過宇文化及的叛亂。雖然他曾在那次戰爭中顯露出一定的謀略,但在能人異士輩出的亂世之中,這點本事實在平庸得很,故而后來其職務也一直沒有得到提拔擢升,始終停留在正四品的黃門侍郎一職上。就是這么一個微不足道的正四品小官,竟然越過功勛故舊,堂而皇之地與皇族貴戚并列,大張旗鼓地排在了《氏族志》的首位。
我踱到高士廉面前,看了他半晌,質問道:“我平定天下,四海一家。凡是在朝為官的國家重臣,都是功勛卓著之人;蛘咭灾倚⒙劽煜,或者學識淵博。這才把大家提拔到三品以上的高官位置?晌铱茨銈儺斨泻芏嗳诉是削尖腦袋要去攀附舊士族結為姻親,甚至不惜拿出大筆金錢作為聘禮,就算是這樣,還依然被人家輕薄鄙視,這又何苦呢?我現在讓你們編撰《氏族志》,正是想要將當朝文武重臣列為上等,代代受人尊崇。可你們竟然把一個才微德薄的崔民干列為上等,你要做何解釋?”嘆了口氣,我怕這個書呆子又會錯意,繼續開導他:“從現在起,我不管這些人幾代以前的家世如何,只以今天的官品才能作為等級依據,直至永遠!”
既然以尚官為尊,那《氏族志》里的眾多姓氏可就要重新站隊了。第一等自然以皇族為尊,第二等的好座次自然要留給外戚。第三等,則是為當時朝中歷任宰相公卿預備的。要在這里有個一席之地,至少也得是三品以上的高官顯爵才行。
不過,把可憐的崔民干往哪里放呢?我考慮再三,還是把這個郁郁不得志的黃門侍郎拈了起來,放在朝廷三品以上大員才有資格的第三等門閥士族之中。政治,是一門妥協的藝術。《氏族志》也就必須要妥協。舊有的門第觀念自魏晉以來,傳承數百年之久。其影響力巨大,即使是我,也沒有辦法在一朝一夕之間推倒重來。
貞觀十二年春,這部全國矚目的《氏族志》終于最后定稿。自此以后,用官爵來排列門第等級,打破了以往純粹以郡望作為門第憑借的老傳統。它看起來不過是我那赫赫文治武功中的一項無足輕重的點綴,實際上,有了這個東西,朝野中潛在的政治力量對比便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皇室和中央官員的威信自此也大大提高,這和我開科取士、設弘文館一樣,成為我化解、平衡各方掣肘勢力的撒手锏之一。
大唐創業之初,基本上是靠三種人的群策群力,才得以削平群雄、一統天下的。第一種人,自然是李家的親屬外戚。當年我兄弟數人皆曾獨當一面,這就不用說了。此外還有李神通、李孝基、柴紹等人,也都是統兵在外的大員。第二種人,襄贊起兵的文臣謀士。劉文靜、房玄齡、杜如晦等均屬此列。第三種人,則是在沙場上出生入死、沖鋒陷陣的領兵大將。李靖、李世?、屈突通、尉遲恭等人便是個中翹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91448.html
相關閱讀:羅成在歷史上的原型是誰? 羅成是怎么死的?
唐太宗怎么讓秦瓊和尉遲恭當門神?門神的來歷
隋末梁王蕭銑簡介:梁皇室后裔兵敗降唐后被誅殺
隋唐政治制度的起源:多出自西魏和其后的北周
增勤法師:長安佛教歷史進程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