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魏晉南北朝時期女子服飾有什么特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晉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魏晉時期婦女服裝承繼漢代遺俗并吸收少數民族服式,在傳統基礎上有所發展。

  魏晉時期的婦女服裝,都以寬博為主,其特點為:對襟,束腰,衣袖寬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擺綴有不同色的緣飾,下著條紋間色裙,腰間用一塊帛帶系扎。當時婦女的下裳,除間色裙外,還有其它裙式。

  魏晉時期婦女一般上身穿衫、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上儉下豐,衣身部分緊身合體,袖筒肥大。裙多折裥裙,裙長曳地,下擺寬松,從而達到俊俏瀟灑的美學效果。并且加豐盛的首飾,反映出奢華糜麗之風 !独m漢書?輿服志》記敘妃嬪的助蠶服,“純縹上下深衣制,大手結(髻)、黑玳瑁,又加簪珥!贝笫主倬褪窃谧约侯^發的基礎上,接上一些假發為髻。黑玳瑁的形制《續漢書?輿服志》里沒有說明,《晉書?輿服志》敘三夫人九嬪妃的首飾時,說到“大手髻、七(鈿)蔽髻,黑玳瑁,又加簪珥!扁毷茄陲楊^髻的短腿簪子,用黑玳瑁制作。公卿、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的衣服相同,頭戴紺色絲帛裝飾的帽狀假髻“?”,插一尺長的簪珥,簪珥的頭部飾黃金龍首口銜白珠,或魚須形的?(耳挖簪)為飾。郊廟祭服穿黑色深衣,蠶祭穿縹(淺青)色深衣。一般婦女也使用假發作各種發式,如靈蛇髻、飛天髻(均系在頭頂梳出一些發環,使作凌空搖曳之狀)、盤桓髻(以頭發反復盤桓然后作髻)、十字髻(頭頂作十字形髻,余發下垂過耳)等等。有的更將假發裝在假頭上以增加其高度,有的使之自然危、邪、偏、側,以表現嫵媚的風姿。樂府詩《日出東南隅行》:“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蹦铣炝辍队衽_新詠?序》:“妝鳴蟬之薄鬢,照墮馬之垂鬢!本褪沁@類髻型的寫照。發髻上再飾以步搖簪、花鈿(用金、銀、珠、玉等做成的花朵形,用以掩飾頭髻的短腿簪子)、釵、鑷子,或插以鮮花。少女則梳雙髻或以發復額。女子還戴巾子,即晉陸劌《鄴中記》所說石季龍常以女騎千人為鹵簿,皆著紫綸巾,熟錦?,金銀鏤帶,五紋織成靴。

  傳統的深衣,在魏晉時男子已少有服用的,女子深衣在下擺部位加?。在衣服下擺施加相連接的三角形裝飾,就稱為?。在深衣腰部加圍裳,從圍裳伸出長長的飄帶,稱為?。這種裝飾始于東漢,走動時可以起助長動姿的作用。這種形式的出現,也和中國絲綢原料輕柔的質感有關。南朝宋、齊皇后謁廟穿?(guī音圭)(shǔ音蜀)大衣,用刺繡加金銀為飾!夺屆?釋衣服》:“婦人上服曰?,其下垂者,上廣下狹,如刀圭!边@種形式在傳統繪畫中可以看到!端鍟?禮儀志》六說:“?大衣,蓋嫁衣也!笨梢娨迅占。

  帔是始于晉代,而流行于以后各代的一種婦女衣物,形似圍巾,披在頸肩部,交于領前,自然垂下。《釋名》云:“披之肩背,不及下也。”庾信《美人春日》詩曰:“步搖釵梁動,紅輪帔角斜!焙單牡邸吧⒄Q披紅帔,生情新約黃”。描繪出其披戴后的形象,延至后代又有所發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99198.html

相關閱讀:東晉哪位皇帝和皇后一起吃仙丹 致兩人先后去世
東晉的時尚
淺析書圣王羲之的藝術行為
自亂陣腳的苻堅
魏晉史上的王戎和嶠遇大喪玩孝順竟為博名?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